关键词
掇拾“双性和谐”的文化意义
作者: 万莲子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化意义   双性和谐   女性主义文学   女性意识   文化情调   男人和女人   男人与女人   性别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掇拾“双性和谐”的文化意义万莲子有人也许已经注意到,在涉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时,我曾不厌其烦地使用"双性和谐"这一术语,很少借用"双性同体"这一西方化的概念。那是因为,在我看来,女性主义文学(包括双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作品的最佳境界应该是,宣扬了一种形而...
女权主义理论与中国当代女性先锋文学
作者: 王宁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女性同性恋   批评理论   女性意识   女权主义理论   西方女权主义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女性   女性文学   女权主义运动  
描述: 讨论女权主义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无疑是比较文学的超学科和跨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这两者的比较具有跨越文化传统和语言界限的东西方比较文学研究之意义;而运用(来自西方的)女权主义理论来阐释中国当代女性先锋文学则有着双向意义:对照西方女权主义理论思潮的发展及其现状,我们固然可以在中国文学的各种现象中窥见与其相象或相似的
现代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视野   审美表现   女作家   女性意识   五·四时期   中国文坛   现代文学   文学史   思想解放   女性文学  
描述: 陈金泉在《一个深刻的悖论:执著中的迷惘与迷惘中的执着》(《百花洲》1991年5期)一文中指出: 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史的意义的女性文学的发韧期当界定在五·四时期。在时代思想解放大潮冲击下,中国女作家第一次以群体面貌出现在广阔的中国文坛上。她们以充沛的才情和犀利的审美笔触,对刚刚冲破封建樊篱的女性意识进行了生动而又富有胆气的审美表现。无论是以写“淑女”的温柔与
从中性写作到女性意识的觉醒——兼谈池莉的婚姻爱情观
作者: 肖方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文学   《来来往往》   婚姻爱情   女性主义写作   作品   女性文学   小说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从中性写作到女性意识的觉醒——兼谈池莉的婚姻爱情观
女人为什么写作?
作者: 陈慧   来源: 文学自由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男性作家   自白诗   女作家   女性意识   王安忆   张洁   女性写作   女性地位   女性文学  
描述: 女人为什么写作?陈慧"男人为什么写作?"似乎是不必问的,无论是为责任为生计都有正当的理由。但是女人为什么写作?女人的传统身份无论是"待字闺中"或为妻为母,她们的职业都是在家中。虽然如今她们已能未入社会与男人平等地工作,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但也不必对国家...
发展女性文学,强化五大意识
作者: 陈辽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女性作家   新时期   文学作品   女作家   女性意识   强化   历史题材小说   精神文明建设   女性文学  
描述: 写女性的,不都是女性文学。鲁迅的《伤逝》和《祝福》很有名,但那是鲁迅的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不是女性文学。女性写的也不都是女性文学。凌力的《少年天子》得了“茅盾文学奖”,但那是凌力的历史题材小说,不是女性文学。只有女性作家写的又主要是反映女性生活、描写女性思想感情的作品,才被称为女性文学。本世纪以来,中国的女性文学出现了两次高潮,一次是“五四”前后至30年
是女性文学还是“写性文学”
作者: 王建琳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197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作家   《无雨之城》   性描写   女性意识   社会主义   开发区   性行为   作品   女性文学  
描述: 是女性文学还是“写性文学”王建琳关于什么是女性文学,文学界的许多人士下了许多的定义和阐释。或曰:女性作家共同创造的语言艺术世界;或曰:以女性作家为群体以描写妇女为主要对象的文学;或曰:以形象客观反映女性生活的作品皆称为女性文学。这里不想就其定义作出探...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批评的不足之处
作者: 贾春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性别抗争   女性意识   中国   婚姻   家庭   女性文学   文学研究   女性主义  
描述: 杨剑龙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撰文指出,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批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批评缺乏中国的理论与话语。由于东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文学本身的不同,出发点、立足点亦不
理想人格:女性文学的美学内涵
作者: 彭子良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危机   美学内涵   女性意识   评论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问题   理想人格   女性文学   发展趋势   语言学  
描述: 凡关心女性文学的人都不能不注意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女性文学创作正在悄然消失,另一方面关于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评论却热热闹闹、沸沸扬扬。有人甚至认为在形式主义、语言学的批评热后会出现女性主义批评热。我们且不管是否会出现这种批评热,单就目前的评论现状、评论气氛来看,它的热度就与女性文学的创作实绩,尤其是发展趋势不相称。张洁的《他有什么病》和谌容的《减去十岁》已经没有了对女性问题的着意思考,而张辛欣的创作也大有改弦易辙之势。对此,我们应该思考,这是女性文学由于自身的伴生性危机而带来的消亡呢,还是由外来因
新时期的女作家和女性文学
作者: 盛英   来源: 中国妇运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报告文学   女性意识   女性观   女作家群   爱情题材   长篇小说   女性文学   女性文化   传记文学  
描述: 新时期的女作家和女性文学盛英在改革开放、现代化浪潮席卷中国大陆的今天,女性文化浪潮方兴未艾,新时期女作家群的崛起以及女性文学的发展,正是这股澎湃的女性文化浪潮最突出的部分。新时期女作家群同历史上女作家群相比,具有自己鲜明的两大特色:第一,“五世同堂”...
< 1 2 3 ... 238 239 240 ... 248 249 2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