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中国女性文学纵深意识的演进
作者: 余斌   来源: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男性化   无性化   现当代文学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化  
描述: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始于本世纪初叶,此前为女性文学的变前期。进入自觉的历史时期以后,女性文学一般都历经女性化、男性化和无性化三个阶段。本文从这一视角对中国女性文学纵深意识的演进轨迹作历史考察,并对陈端生、袁昌英、丁玲等的历史地位和有代表性的若干当代女作家的创作,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和评论。
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回顾与思考
作者: 周石麟   来源: 枣庄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父权文化   封建主义   中国   女性文学   小说  
描述: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是以它的女性作家群体脱颖而出,强烈的女性意识的创作蔚然成势而崛起于文坛的。女性文学的性别色彩、独特价值和意义,不仅揭示了父权文化重压下女性艰难的生存状态,展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也扩大了整个文学(特别是小说)的创作范围,带着它的女性的灵性、对
从当下语境看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
作者: 冀艳   来源: 前沿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身体写作   母性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两性和谐  
描述: 纵观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其发展历程和当代遭遇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女性文学创作的困境。在商业文化的蛊惑下,文学创作使"身体写作"走向了低级趣味;一些女性作家们把视野集中在女人的天地中,沉溺于女人的世界里。因此女性文学应该摆脱商业文化的蛊惑,使身体写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以两性和谐的眼光看待男性,关注农村女性,关注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
《再生缘》与女性文学
作者: 方红   来源: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端生《再生缘》   女性意识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   弹词   女性特色   女性魅力  
描述: 清代女作家的长篇弹词名著《再生缘》在当时曾引起强烈轰动,但学术界却一贯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尽管它曾得到过陈寅恪和郭沫若先生的极高评价。本文试图以女性意识去阐释《再生缘》,寻找它在广大中国妇女中受到强烈欢迎的原因。文章第一部分从中国古代女性作家入手,分析她女性意识产生的背景和表现特征,从而肯定她是历史上有明确女性意识的伟大作家;第二部分从作品入手,分析作品本身在内容、形式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女性特色,探求其拥有广大女读者群的实质原因。笔者希望通过自己力薄手低的研究,引起学术界对《再生缘》女性魅力的关注,从而丰
困惑中的探索 探索中的困惑——新时期女性文学简评
作者: 陆建民   来源: 探索与争鸣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中国   女性命运   题材   当代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  
描述: 新时期十年中,随着改革与开放,作家重新获得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和表现题材的权利。于是在文学繁荣的背影下,女作家灿若繁星升上文坛。总观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其主要笔墨放在表现女性意识、女性生活与女性命运上。爱情是婚姻的基础,每个人应当“等待着那个呼唤着自己的灵魂”(《爱是不能忘记
割舍不断的情结——试析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爱主题
作者: 沈玲   来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冯沅君   现代文学   母爱   冰心  
描述: 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爱大致表现出三种倾向 :一是对母爱的误解 ,传统封建伦理道德代言人的爱与人的血缘关系上的人伦母爱有重大区别 ,许多女作家把二者混为一谈 ,以冯沅君为代表 ;二是对母爱的夸饰 ,把伦理感情上的母爱无限地扩大为是对人生理想的最高体现 ,以冰心为代表 ;三是畸形变态的母爱 ,母爱已经成为一种人格极端异化了的附带品 ,以张爱玲为代表。这样 ,母爱主题经过冯沅君的误解、冰心的神秘化和张爱玲对其阴暗面的披示 ,才得以以一个完整的面貌出现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
女性意识的诗意把握——徐坤女性小说创作及其现象分析
作者: 王慧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价值   女性小说   女性意识   徐砷   社会角色   都市小说  
描述: 90年代中期以来,徐坤的创作逐步转向以女性姿态描写当下城市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直书城市文化背景下的女性意识、女性欲望和女性经验。对徐坤女性小说进行解读,既可以对这位作家在城市文学创作中流露出来的女性意识作一个小结,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与批评的现状。
女性意识的萌芽与失落―再析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成因
作者: 张玉娟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镜像阶段   爱的宗教   女性角色   萌芽与失落   对话  
描述: 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安娜•卡列尼娜》探讨了女性意识与女性角色的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女性角色是社会习俗决定的,是附属于男性的,女性意识必须经由女性角色产生。安娜借助于伏伦斯基的爱情,重新认识了自我和周围的一切,她的女性意识开始萌发。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上的不平等地位,安娜与伏伦斯基缺少真正的对话,使得安娜无法协调自己矛盾的双重身份被迫自杀,这造成了女性意识的失落。托尔斯泰写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女性地位,而是寻找社会和谐稳定的方式,所以,他从“爱的宗教”出发安排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鲁迅小说的女性意识
作者: 陈一军   来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鲁迅小说   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   女性世界   经济审视  
描述: 鲁迅在他的小说《呐喊》、《彷徨》中,创造了一个他那个时代的相对完整的女性世界,其中鲁迅寄寓了对中国妇女的深切同情,挖掘她们被扭曲、被践踏的根源,适当地批判她们的历史弱点,并执著地为她们的解放寻找出路。正是在关注妇女、写妇女的角度,鲁迅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鲁迅小说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以其文化批判和经济审视而极具深刻性。
三位女作家笔下的女性意识——对丁玲、萧红、张爱玲小说创作的探讨
作者: 马忠莉   来源: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小说创作   丁玲   萧红   女性文学  
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三位女作家丁玲、萧红、张爱玲对女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意识、超越"自我"的理想意识和风格各异的独特意识表现了她们以女性意识为核心的小说创作特点。她们敢于将传统地位中始终扮演"配角"的女性在文学中提到了"主角"的位置上来,打破了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意识,体现了文学的现代性特质。
< 1 2 3 ... 191 192 193 ... 248 249 2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