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探析《十日谈》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
作者: 曹文慧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薄伽丘   文艺复兴   形象   女性意识   《十日谈》  
描述: 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其作品《十日谈》在当时广为流传,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肯定世俗价值、思想解放的思想。在这部著作中,描写女性形象的内容占据了极大部分,充分体现了薄伽丘强烈的女权主义、女性意识,以及对女性智慧的赞美。本文以《十日谈》为研究范本,首先分析了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其次分析了女性意识出现的原因,最后阐明了对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辩证认识,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薄伽丘创作《十日谈》的真正意图。
莫言笔下跨性别视点的女性形象解读——以戴凤莲、上官鲁氏、孙眉娘为例
作者: 陈俐   李家富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言   女性意识   跨性别视点   女性形象   “回归民间”  
描述: "乡土作家"莫言以跨性别的视点建构出了一个个颠覆传统性别意识的女性形象。这些来自乡土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大胆地挑战女性生存的极限,用生命践行自由自觉的现代女性意识;她们野性、叛逆,极具韧性的生命精神表现出了作家素朴的女性意识以及"回归民间"的审美诉求。
论电影女性形象塑造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以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电影为例
作者: 万静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背景   摩登元素   女性意识   大众审美   女性形象  
描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电影中的女性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历史意义。文章在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电影女性形象塑造的整体状况进行相关梳理的基础上,发现时代背景对女性角色塑造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历史背景散发的女性之光、摩登元素烘托出的女性形象、文化运动推进女性角色的塑造触及现实等诸多方面,且电影女性形象在引领大众审美、催发女性意识的觉醒等方面对时代背景能够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莫言笔下跨性别视点的女性形象解读:以戴凤莲、上官鲁氏、孙眉娘为例
作者: 陈俐   李家富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言   女性意识   跨性别视点   女性形象   “回归民间”  
描述: "乡土作家"莫言以跨性别的视点建构出了一个个颠覆传统性别意识的女性形象。这些来自乡土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大胆地挑战女性生存的极限,用生命践行自由自觉的现代女性意识;她们野性、叛逆,极具韧性的生命精神表现出了作家素朴的女性意识以及"回归民间"的审美诉求。
张爱玲与简·奥斯丁作品女性形象之比较分析
作者: 李加义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中西文化   人物形象  
描述: 张爱玲与简·奥斯丁是女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两位重要作家,她们的作品均以呈现女性命运、描写世俗生活为特色。本文通过对这两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者生活境遇的分析、对作者笔下不同历史年代下的女性生活地位的论述,比较分析了中西不同文化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奥多芙的神秘》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连洁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权利结构   女性意识   哥特小说   崇高   意象  
描述: 《奥多芙的神秘》创作于18世纪末,是英国哥特小说的典型代表作。英国哥特小说充满疑迷、险象和浪漫的幻想,注重展现恐怖、怪诞、凄凉以及衰败,以其特有的恐怖、荒谬以及超自然的描写,成为文学史上最为独特的一个文学类型,影响了众多的英美文学作家。安·拉德克里夫(1764—1826)是18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女性哥特小说家之一,她以哥特小说为平台,注重描写女性在父权制压迫下的内心经历,揭示了父权制的黑暗,显示了鲜明的女性意识
爱情悲歌的不同演绎——庐隐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胡丹   来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悲哀   女性意识   庐隐   苍凉  
描述: 庐隐、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女性意识的作家。作为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家,二者的作品都体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尤其是她们的小说都善于描写女性心理和情感,表现动荡时代中的女性生活。通过对庐隐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可以探讨出二者女性意识在小说中的不同反映。庐隐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基调是悲哀,张爱玲所塑造的女性形象的基调是苍凉。
论多丽丝·莱辛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彤   来源: 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女性意识   母性意识   性解放   女性形象  
描述: 20世纪英国文坛杰出的女作家之一、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以其怀疑、热情与洞察力,仔细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笔触刻画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当然也不乏众多形象鲜明的男性形象。在她的众多作品中女主人公们大都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在男权文化为中心的社会表现出极强的母性意识,"性解放"的进一步发展也增强了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社会深度和影响力。
论张洁与朴婉绪作品中的知识女性形象
作者: 徐筱婷   来源: 昌吉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中韩女性主义文学   张洁   朴婉绪   知识女性  
描述: 长久以来,中国与韩国用封建礼教维持了巩固的父权秩序,这使得女性只能处于社会的边缘,受到男性的统治与压迫.然而,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随着女性意识的全面觉醒,追求女性解放以及探寻女性自我价值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在这一背景下,中韩同一时期的女性文学呈现了共性的现象.本文着眼于张洁和朴婉绪女性小说代表作《方舟》和《活着的一天的开始》,以其中出现的知识女性形象为中心,从女性对自身价值的探索与追求,以及女性对父权制度的质疑与否定两个层面,探究20世纪80年代中韩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考察同一
美国黑人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作者: 万惠蓉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重压迫   女性意识   美国黑人文学   觉醒   女性形象  
描述: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美国的黑人女性背负着性别与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本文试图循着历史的轨迹,对美国黑人男作家和黑人女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做具体分析,探讨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从"扁"到"圆"的发展过程.
< 1 2 3 ... 150 151 152 ... 248 249 2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