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美国黑人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作者: 万惠蓉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重压迫   女性意识   美国黑人文学   觉醒   女性形象  
描述: 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美国的黑人女性背负着性别与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本文试图循着历史的轨迹,对美国黑人男作家和黑人女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做具体分析,探讨美国黑人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从"扁"到"圆"的发展过程.
世俗女性与纯净美人:中日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陈丽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雪国》   扭曲   《半生缘》   纯净   女性  
描述: 张爱玲和川端康成的小说中都描写了大量的女性,而两人都擅长描写女性。他们的代表作品《半生缘》和《雪国》中,都存在着在强大的男权社会中挣扎着的女性形象。分析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追问作家的女性意识和作家性别以及民族文化在两个作家创作中的影响,从而可以挖掘出两个作家不同的女性观。
男权社会中挣扎的女性灵魂——论《远大前程》中郝薇香小姐的形象
作者: 施娴靖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郝薇香小姐   男权社会   女性形象  
描述: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是世界文学中的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远大前程》中有许多鲜活的女性人物,给各国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借助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重点剖析郝薇香小姐这个怪异的女性形象,探究她的悲剧人生,揭示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命运。
约翰·福尔斯的女性观发展:从《收藏家》到《法国中尉的女人》
作者: 孔蓓蓓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法国中尉的女人》   存在主义   约翰.福尔斯   女性主义  
描述: 从处女作《收藏家》到抗鼎之作《法国中尉的女人》,福尔斯作品中女性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塑造变化真实地反映了福尔斯女性观的变化。从米兰达面对有形的地下室禁锢到萨拉面临无形的社会道德禁锢,米兰达是一位被男性虐待的受虐者而萨拉成为救赎男性的智慧女人,从米兰达香消玉殒到萨拉最终得到自由,福尔斯对女性自由和女性解放的理解变得更为彻底和深刻。福尔斯也深化了读者对女性自由的理解。
玫瑰园中的影子: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寓意
作者: 朱明慧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克纳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悲剧   玫瑰   女性主义  
描述: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向读者呈现了爱米丽小姐充满悲剧性的人生,而玫瑰花在小说中的寓意恰与爱米丽人物境遇的悲剧色彩相吻合,象征了爱米丽的悲剧人生。文章从分析爱米丽的女性形象入手,探求该人物的悲剧色彩,解析它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并且分析杰弗生镇的人们对爱米丽的态度,从以上三方面探求玫瑰的意象在小说中的寓意。
《夏日十字路口》的女主人公解读:兼与《蒂凡尼的早餐》女主人公比较
作者: 叶惠英   蔡乾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格蕾迪   《夏日十字路口》   《蒂凡尼的早餐》   郝莉  
描述: 在美国现代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的作品中塑造了两个出色的女性形象,《蒂凡尼的早餐》里的郝莉和《夏日十字路口》里的格蕾迪,社会阶级、家庭背景以及各自所持的人生观的不同使得这两位少女为着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进行着不同的挣扎。然而,结局却是一样的萧条、肃杀。作为卡波特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夏日十字路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它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卡波特早期作品中业已形成的特定风格及对其成熟作品的影响。
接受美学视野中对《华女阿五》的多角度解读
作者: 章燕   陈爱敏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   阶级   《华女阿五》   种族  
描述: 文章运用接受美学理论,从种族、文化、阶级三个角度对围绕《华女阿五》的争论进行客观解读。指出作者黄玉雪塑造的通过个人奋斗获得美国主流社会认可的华裔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中国文化,但评论界不少人认为她把具有多样性的华裔形象模式化了。文章就此争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并尝试给出客观的解读。
自我与注视:《觉醒》中的女性身体叙事
作者: 周莉莉   姜源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注视   《觉醒》   自我   主体间性   身体  
描述: 凯特.肖邦在《觉醒》这部小说中跨越传统伦理观念,刻意将拥有欲望身体的女性形象作为叙述性作品的正面形象展示出来。身体意识的苏醒推动女主人公颠覆了男性的注视特权而成为注视的主体,使其试图摆脱父权话语对女性的禁忌建立在社会空间拥有主体性的身份建构模式。然而,身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共存决定了自我认证无法在缺乏主体间交流的情况下进行,女主人公的自我认证只能以失败告终。
蔡大嫂与白流苏艺术形象探微
作者: 李裴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死水微澜》   蔡大嫂   张爱玲   女主人公   个人主义者   资产阶级   巴蜀文化   文化解读   艺术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蔡大嫂与白流苏艺术形象探微李裴30年代在内地的成都,李人因一部《死水微澜》享誉日本、法国等地,女主人公蔡大嫂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40年代在繁华的上海,张爱玲凭着一系列技巧华美含义隽永的女性小说横空出世。提起曹七巧、白流苏、曼桢、川嫦……,熟悉...
论乔叟的妇女观
作者: 张炼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斯妇人   乔叟   妇女观   厌女   女性主义  
描述: 西方学者对乔叟的妇女观一直颇感兴趣且对此争论不休。许多论者认为乔叟对女性抱有同情,而另外一些论者坚称诗人的女性人物受到了男权主义的厌女传统影响。中国学者对乔叟的女性人物或女性主义研究解读仍有待深入。乔叟的妇女观是复杂和不断发展的。首先他受到所承继的文学传统、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影响,对女性人物带有歧视。另外,诗人对当时女性社会地位和生存境遇的关注使他塑造出巴斯妇人这样表现出新特征的形象。巴斯妇人是诗人和周围世界、诗人和自身理想的"沟通"。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