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女性叙事学视角下的《简萨默斯日记》阐释
作者: 徐阳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叙事学   自由女性   女性主义   女性心理活动  
描述: 本课题选取了二十世纪英国女性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简·萨默斯的日记》作为分析对象。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作品中的各种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发掘出新的意义,深入而全面的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力求从不同的侧面理解作品的意义。不仅是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及写作目的,也通过选择这部日记与散文结合的具有独特诉说方式的现实主义作品,反映出同一社会环境中,不同的“自由女性”的真实生活状态。以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为考察对象,运用叙事学理论,用叙事学观点从叙事语言、叙事时序、叙事者等角度分析了叙事文本,旨在尝试多角度深入分析作品。
从海明威的三部小说中管窥其女性意识
作者: 易丽君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新女性   海明威   发展   性别平等  
描述: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重要的一位美国作家。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厄内斯特·海明威的女性意识的发展过程。通过再次检索海明威的个人经历,联系他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借用女权主义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他主要的三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研究发现海明威有着其特有的女性意识,这种女性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正如在他的三部主要的小说中所呈现出来的一样。海明威所处的时代女性运动崛起并得到了迅速发展,社会性别角色开始变化,他在一战中与护士阿格尼丝的爱情又使他刻骨铭心,所以在《太阳照常升起》中,他刻画了一位典型的叛逆型的新女性布莱特,表
论奥斯丁小说情节与形象的双重性
作者: 姜莉莉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人物形象   双重性   奥斯丁   情节模式  
描述: 经过近两百年来读者的鉴赏和批评家的鉴定,英国作家简·奥斯丁早已跻身经典作家之列,幸运地成为极少数为父权社会所认可的女作家之一。在她身上,交织着父权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初步觉醒的女性主义意识。她对父权文化既非全盘继承,也非激烈颠覆,而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采取了温和的叛逆姿态。由于社会时代的局限,作为一名保守的中产阶级淑女,奥斯丁不可能公开、明确地宣扬其进步的女性主义意识。同样,作为一名思想敏锐的作家,她也没有沦为父权文化的传声筒。奥斯丁在作品中采用了双重文本策略,将其与父权文化格格不入的女性意识隐藏在文本深
薇拉·凯瑟的婚姻观—女性在婚姻中自我身份的寻求历程
作者: 葛纯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女性意识   自我身份   自我   婚姻观  
描述: 薇拉·凯瑟是美国二十世纪上半叶一位杰出的女性作家,其作品以描写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大草原上的风土人情著称。她作品中所刻画的拓荒女性在美国文学史留下难以磨灭的艺术形象。凯瑟的一生都在为反抗男性霸权、争取女性平等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奋斗。童年、青年时期拒绝接受自己的女性身份,生活中和情感上的性别倒错表现出凯瑟对男权社会传统女性角色及其命运的质疑和挑战。经历了女性身份和作者身份的双重焦虑后,凯瑟选择回归自己的女性身份,并超越把男女性爱,追求精神之爱。以往的批评主要关注凯瑟作品中的女性主角通过事业成功实现其女性身份
试论“五四”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困惑
作者: 杜平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觉醒   困惑   女性文学   五四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诞生于“五四”时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实绩之一,就是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女性意识,使第一代女性作家以群体的形象登上了文学舞台。她们的创作,开启了中国女性文学的新纪元,使女性有了自我言说的话语权,结束了过去被言说、被遮蔽的历史。女性意识是激活女性追求独立、自主,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是女性解放的关键。女性意识的觉醒反映在文本上就集中体现在对女性压抑精神的反抗和对爱情自由、婚姻幸福的大胆追求上。在觉醒的女性意识的催动下,女性们开始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她们寻找着出路,大胆争取做人的权利,反
新时期女性文学及其批评中的立场问题
作者: 白利利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立场   双性和谐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描述: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和女性文学批评在突出女性意识和女性性别立场的同时,就产生了反思性别立场,超越女性性别立场的努力。这种女性意识和女性性别立场得到突显,女性身体和女性欲望得到肯定,女性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类别被提出来的现象本身就是女性介入社会生活、试图提升女性价值的证明。本文联系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辨证地分析了女性性别立场在女性文学和女性文学批评发展中的作用,从三个方面阐述女性文学和女性文学批评自新时期以来的发展历程:第一部分重点阐述女性意识苏醒的时代条件和女性意识苏醒的表现、发展和发展的误区——一定程度上两性对立
在诗意和尘嚣间游移
作者: 岳斌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体写作   女性意识   私人化写作   消费主义文化   女性叙事  
描述: 本论文主要针对文本及其存在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展开论述。20世纪80年代,中国历史进入了标志着社会转型的改革开放时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社会在诸多方面产生了深刻变化。目前中国还没有达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水平,但消费主义文化影响已经十分明显。这种变化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市场经济模式的确立使商业原则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存在状态;二、伴随都市化进程,出现了新富阶层,在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受消费主义文化影响,出现消费主义文化特征;三、现代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
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及叙事策略研究
作者: 彭珺洁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忆   女性意识   主题   叙事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从外国文学思潮和中国作家创作的关系角度,以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为背景,对中国当代女作家王安忆作品的女性意识从主题和叙事策略的角度进行文本细读,并就其形成原因进行探究和分析,重点关注王安忆是如何在抗拒中实践着对女性主义理论的某种程度的认同,以及在认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改造。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简要概述王安忆作品的研究现状,阐明研究对象,界定与本文相关的几个概念,描述本文的创新点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正文。正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王安忆小说中女性
《嬉雪》和《荒山之恋》译本中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王雪梅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翻译研究   女性意识   朱虹   孔慧怡  
描述: 翻译和性别隐喻的历史渊源由来己久。“女人”和“翻译”同属于话语的边缘地位。传统的翻译理论认为,原作对译作具有等级上的权威,前者是强壮而具有生产力的男性,后者是地位低下,低弱派生的女性。翻译和女性常常被相提并论。这既是对女性的轻蔑,也是对翻译的贬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界的“文化转向”使女性主义思潮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导致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产生。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女性主义翻译这个新课题。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女性主义译者揭示了长久以来翻译研究中对女性的歧视,强调了译文与
曹禺戏剧世界中女性的生存本相
作者: 王颖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主义写作手法   女性形象及特点   女性意识   悲剧   道德伦理观   曹禺  
描述: 曹禺在他戏剧创作的前后两个时期书写了众多的悲剧史诗般的女性形象,他以不同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以及与同时代的主流话语相背离的人性化的道德伦理观,情爱观,婚恋观等书写了当时中国历史环境下女性的生存本相。在他自创和改编的十三部剧作里这些女性形象都闪动着令人难忘的艺术光芒,他给予中国女性更多的人文关怀,同情和理解,每个形象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亮丽色彩。这些都与他丰富的生活经验、严谨的思想修养、高深的文字功底是分不开的。他在旧的社会制度及旧的封建礼制将要灭亡之时,对不同阶层、不同处境的妇女的痛苦
< 1 2 3 ... 12 13 14 1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