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觉醒或沉论:康妮与曹七巧形象对比探析
作者: 邸玲   来源: 安康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命运结局   女性意识   康妮   人物形象  
描述: 康妮和曹七巧分别是《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与《金锁记》中的两个特点鲜明的女性形象.两部书的作者劳伦斯与张爱玲都是20世纪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同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命运的安排上存在异同之处,本文探析了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及其产生的原因.
与命运抗争的两朵善恶之花——论《美狄亚》和《氓》中的弃妇形象
作者: 吴春飞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婚姻平等   爱情自由   弃妇   复仇意识  
描述: 自古以来,女性们对传统奴役地位的反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古希腊文学中的美狄亚与中国古诗《氓》中的弃妇就开创了传统女性反抗男权专制,反对不平等的婚姻制度的先河。美狄亚和《氓》中的弃妇这两个女性形象的共同意义还在于表达了古代妇女对男权社会的猛烈反抗,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也同时表现了一种悲剧命运中所产生的惊世骇俗的复仇意识。
“他者化”的自我:合作化小说女主人公形象的性别修辞阐释
作者: 于树军   来源: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修辞   编码化   女性意识   自我主体性   合作化小说  
描述: 合作化小说叙事中有两类女性人物形象非常特别:一类是有着“男性化”倾向的女模范、“女英雄”形象;一类是对农民“新人”大胆、主动追求的觉醒了的女性形象.作家在塑造这两类女性主人公形象时运用了独特的性别修辞手法,将其纳入到革命政治这一宏大叙事之中.然而,这些女性主人公形象在革命政治的积极参与中获得了合法身份的同时,又失去了其“自我主体性”,成为了符码化的存在.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作为历史力量的女性人物考究——试析英国小说《谢利》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王传举   来源: 山东工会论坛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罗琳   女性意识   婚姻和爱情   谢利   事业  
描述: 《谢利》是夏洛蒂·勃朗特继《简·爱》后出版的又一部轰动文坛的小说。小说以十九世纪初英国工人自发组织的捣毁机器运动为社会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与以往不同的两位女性形象——谢利和卡罗琳。通过谢利和卡罗琳这两个女性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夏洛蒂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在对男性的专横和女性的处处受挫给予了揭露和抨击的同时,夏洛蒂从谢利和卡罗琳的婚姻和爱情等方面,对妇女的地位、妇女的命运、妇女的需要和妇女的未来也作了探索。她推崇女性的人格独立和尊严,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寻求平等意义上的两性关系的和谐,这也是夏洛蒂想通过《谢利》所要
温柔的革命:从《枕草子》看清少纳言女性意识
作者: 何玉蔚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理想女性   男女平等   男性负面形象   《枕草子》  
描述: 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体现她那超越时代的女性意识:笔者认为清少纳言的女性意识表现在三个方面:强调男女平等,书写理想女性形象;描写男性的负面形象;尽情书写女性的真情实感,可以说,清少纳言的创作是一种反叛实践,只不过她把自己的激进思想散落于优雅清闲的文字表述中,埋藏在似乎是无关大局、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中,她所进行的是一次革命,更确切地说,是一次温柔的革命。
《左传》所描写的女性形象
作者: 于淑华   来源: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描写   女性意识   《左传》   春秋   女性地位  
描述: 《左传》是一部以男性为中心的历史著作。其中描写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左传》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来考察和认识春秋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这对于认识我们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形成,分析当时的作品都有重要意义.
从男权偶像的崩塌看女性意识的崛起:试论丁玲、萧红、张爱玲笔下男性形象塑造
作者: 曲慧芳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男性偶像   女性意识   丁玲   萧红  
描述: 丁玲、萧红和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位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他们张扬着女性意识的大旗,站在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制高点上,对男性形象进行了颠覆性的描写,撕开了千百年来男权中心思想统治下男性身上神圣化、神秘化的外衣,暴露出其灵魂的萎弱、人性的扭曲和人格的卑劣.在他们笔下,传统的男权至上思想受到质疑、否定乃至被彻底推翻,男权偶像轰然崩塌,一批生动鲜活、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取代了男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主体地位,成为现代文学一道不一样的风景.三位女作家的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大收获,是中国女性文学创作迄今不曾逾越的高峰
徐渭《女状元》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徐秋琴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立   女性意识   个性解放   徐渭《女状元》   局限  
描述: 徐渭杂剧《女状元辞凰得凤》(以下简称《女状元》)塑造了才华卓越、吏治精敏的黄崇嘏形象,这一异于传统的女性形象流露出肯定女性价值、能力的女性意识。剧中女性意识的表达,存在着女性意识的流露非出于自觉,传奇人物最终回归传统,人物塑造上贞洁观念明显的局限。《女状元》女性意识的形成,可能与徐渭的个人经历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同时受到明中后期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
缺席的审判
作者: 邓敏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一个人的战争》   女性意识   同性世界   缺席  
描述: 对于林白来说,最擅长的莫过于女性形象的描写,通过对女性形象和私密心理的描写,林白独创了一个女性话语的世界,拒绝男性话语和主流话语的介入。在《一个人的战争》中,展现了女主人公林多米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女性作为一个主体,仍是作者着力刻画和赞美的对象,相比较而言,男性形象在这部小说里则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这主要表现为男性形象的近乎缺席或者虚化的存在,由此传达出林白一种独特的女性经验和女性意识。
《牡丹亭》作为修辞原型在后世文本中的复现
作者: 林山   来源: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女性意识   修辞原型   复现   汤显祖  
描述: 明传奇《牡丹亭》作为具有多重指涉意义,能够引起读者丰富联想的修辞原型,在后世文艺作品中频频复现。这些作品与原剧构成微妙互文关系的同时,又对原剧中的女性形象、花园意象、爱情模式进行了多角度的阐释、引申、反讽和颠覆。《牡丹亭》文本的"复现"使原著负载的语义信息、审美信息在重释中实现了增值或改值,表现了女性意识和爱情观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嬗变轨迹。
< 1 2 3 ... 100 101 102 ... 143 144 1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