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缺席】搜索到相关结果 14 条
-
在场的缺席者——冯沅君、宗璞小说的男性形象塑造
-
作者:
金鑫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缺席
-
描述:
冯沅君、宗璞的小说体现了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相对来说 ,她们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大多是模糊的 ,他们或者隐匿在女性形象的背后 ,或者在精神上深受女性的影响 ,都缺少能够左右女性的精神力量 ,成为在场的缺席者
-
在场的“缺席”:析娄烨电影中的母亲形象
-
作者:
吴宏亮
来源:
语文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
缺席
娄烨
-
描述:
作为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的娄烨,塑造了大量鲜活的女性形象。但他的作品却很少看到"母亲"这一女性形象,"母亲"的缺席,对于女性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母亲形象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男权文化的影响,揭露了当下社会对于母亲这一女性形象的忽视。
-
谈张爱玲小说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
作者:
王丹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响
觉醒
女性主体意识
缺席
-
描述:
在张爱玲的大部分小说,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女性画面,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都明显体现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颠覆父权的意图,表现在作品中便是父亲的缺席和女性家长的构图。作品中这种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作者成长经历的影响。
-
谈张爱玲小说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
作者:
王丹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响
觉醒
女性主体意识
缺席
-
描述:
在张爱玲的大部分小说,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女性画面,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都明显体现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颠覆父权的意图,表现在作品中便是父亲的缺席和女性家长的构图。作品中这种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作者成长经历的影响。
-
论《黑暗的心脏》中的男权意识
-
作者:
黄维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缺席
参照物
异化
-
描述:
小说以西方殖民者对非洲殖民地的征服和掠夺为主题。在征服和掠夺的过程中,突显了文明和野蛮之间的二元对立,同时文本也暗藏这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二元对立这种典型的以男权为中心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形象变成了体现男性精神和审美的介质,由于女性形象在文学中仅是一种介质,一种对象性的存在,一个空洞的能指,所以她们总是被她们的男性创造者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削足适履的扭曲变形,构建出呵护自我需要的女性他者形象。
-
19世纪英国女性作家的文学创作与女权主义批评
-
作者:
杜艳春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
反叛
缺席
否定
-
描述:
女权主义批评家吉尔伯特和古巴将19世纪的英国文学概括为女性“想象力得以驰骋的黄金时代”。19世纪的英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的创作大多都表现出女性主义思想的萌芽,其中勃朗特三姐妹笔下的反传统家庭的小说彻底地颠覆了父权制的统治,解构了传统的男女两性关系,构建了争取自由与平等的新女性形象,为西方女权主义批评奠定了基础。
-
双重的“传奇”,“相煎”的主题——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关系解读
-
作者:
袁三英
来源: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相煎
内化
缺席
-
描述:
完整的性别关系应包括女性之间的关系、男性之间的关系以及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而对女性之间的关系关注较少。即使是对女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往往忽视或回避女性之间的“相煎”关系,而强调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关系。本文以女性关系为研究视角,由张爱玲人生的“传奇”进入其作品“传奇”的解读。试图探讨张爱玲笔下的矛盾冲突主题——“女性相煎”关系。
-
大卫•马梅特戏剧中缺席影响的精神分析研究
-
作者:
邓芳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他者
影响
自我
缺席
-
描述:
大卫•马梅特是美国当代一位颇具才华的剧作家,其代表剧作《美国野牛》(American Buffalo)获得1976年奥比奖和1977年纽约剧评界奖;《拜金一族》(又名《格伦加里幽谷树林花园》,Glengarry Glen Ross)获得1984年普利策戏剧奖和纽约剧评界奖;《奥里安娜》(Oleanna)由作者本人亲自执导,后由英国著名剧作家和导演哈罗德•品特改编、执导并搬上伦敦舞台,受到观众好评。因此,本论文将深入分析马梅特的这三部最具代表性的戏剧作品。 本论文一改过去仅评论、分析戏剧作品中台上人物的思维
-
缺席的审判:浅析《一个人的战争》中的男性形象
-
作者:
邓敏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一个人的战争》
女性意识
同性世界
缺席
-
描述:
,女性作为一个主体,仍是作者着力刻画和赞美的对象,相比较而言,男性形象在这部小说里则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这主要表现为男性形象的近乎缺席或者虚化的存在,由此传达出林白一种独特的女性经验和女性意识。
-
“在场的缺席”与“缺席的在场”:论丁玲小说中男性形象的符号化存在
-
作者:
姜惠
王珍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在场
缺席
符号化
男性
-
描述:
的缺席"者。另一类是需要通过女性的回忆或日记去找寻的,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女性的行动,成了"缺席的在场"者。这两类人物被批判和消解,成了符号化的存在,他们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男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