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心理】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美国南方女性的挽歌:《欲望号街车》的女性主义分析
-
作者:
尹迪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特点
社会文化
女性心理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田纳西威廉姆斯的代表作《欲望号街车》中的女主角布兰奇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社会文化、女性心理和文学特点三个层次对美国南方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以此试图更好的理解威廉姆斯作品中深层次的含义,并进一步剖析布兰奇的悲剧根源.
-
性别刻板印象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
作者:
王鑫
王云霞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别刻板印象
女性心理
大学生
-
描述:
长期以来性别刻板印象引发的对女性的歧视和偏见,使得女性形象模式化、角色定型化,造成了对女性身心发展的不利影响。所以要求新时代的女性要以积极正确的态度去应对社会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从自身、社会、教育三方面着手,勇于打破传统观念,用正确的方法维护心理健康,做一名适应时代发展的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新女性。
-
论二十年代女作家恋爱小说的女性心理
-
作者:
贾登娉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心理
现代女作家
性爱意识
-
描述: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经受过“五四”浪潮洗礼的女性开始觉醒,走出家庭投入社会的洪流之中,勇敢去争取人格独立和自我解放。二十年代女作家的恋爱小说以鼓励和歌颂自由恋爱,激烈抨击封建传统婚姻制度为主,塑造了一系列热情而勇敢的人物形象。冰心、庐隐、冯沅君、凌叔华、丁玲和沉樱等女作家以笔奏响了属于女性的灵魂之歌,为女性文学的发展和女性解放作出了贡献。通过对作品主要人物的深入分析,我们能看出那个时代女性对恋爱的态度以及她们为争取恋爱自由所作出的努力。同时,通过对作品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和性爱意识的解读,我们能
-
女性情感及女性命运的影像呈现:解读电影《孤恋花》
-
作者:
李晶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感
女性电影
女主人公
女性心理
白先勇
女性命运
影片
小说集
女同性恋
女性形象
-
描述:
《孤恋花》是一部涉及女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取材于台湾作家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的同名小说。白先勇是一位善于描写女性的作家,他自己曾经说过:"妇女是我挖不尽的宝藏!"他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虽然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但最终都难免"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的悲凉命运。小说《孤恋花》固然是一部描写女性悲剧命运的作品,但是
-
20世纪90年代的韩国女性文学
-
作者:
金晶
林春颖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韩国社会
年代
女性意识
家长制
女性心理
七十年
代表作家
女性文学
小说
-
描述:
韩国的女性文学深受父权家长制的影响。从20世纪20年代韩国现代小说兴起到20世纪90年代为止,韩国女性文学大多表现女性对父权家长制的从属,这种从属在作品中通过诸多方面得以体现,如女性是男性的性欲工具、女性必须寄生于男性、女性被社会疏离和法律地位严重低下等。这时期的女性文学虽指出社会上存在女性遭遇不公正对待的问题,但因为作家的创作没有脱离传统的女性观,因此没能为女性指出正确的活动方向,作品的结局大都与现实妥协。当然,个别小说也主张应该改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