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824 条
-
身体的空间转向:从文化记忆到商品展示:当代中国文学文本空间中“西方文本”的寓意
-
作者:
罗慧林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化
身体书写
文化记忆
身体形象
身体景观
西方
张贤亮
女性形象
文学文本
中国女性
-
描述:
身体作为空间景观的一种形式和空间批评紧密相连,如空间批评的奠基人列斐伏尔所认为的,需要"把身体提升到元哲学的中心位置",①在他看来,"哲学背叛了身体,它积极参与了舍弃身体的伟大的隐喻化进程之中,并且否定了身体本身",②其实,"整个(社会)空间都从身体开始,不管它是如何将身体变形以至于彻底忘记了身体,也不管它是如何与身体彻底决裂以至于要消灭身体"。③伊格尔顿也指出:"如果关于国家、阶级、生产方式、经济正义等更抽象的问题已被证明
-
英雄之旅:《救火英雄》剧作模式分析
-
作者:
林丽宁
来源:
当代电影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雄
消防员
灾难救援
救火
商业电影
题材
旅程
女性形象
集体无意识
不同地域
-
描述:
源自神话的"英雄之旅"是一个已经被证明了的非常有效的故事模式,它能够与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语言的人们沟通,且历经久远的岁月仍非常奏效,因为它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体现。消防题材电影《救火英雄》即是运用沃格勒"英雄之旅"的剧作模式所完成的一部典型的灾难救援片。这部电影运用了典型的三幕式结构,在三幕式中完成英雄旅程的不同阶段,即三次冒险。这三次冒险行为一方面有着因果逻辑关系,同时也呈现出递进关系。
-
论《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形象的男性心理投影
-
作者:
颜廷军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格特征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心理投影
女性化
古代文学
审美情趣
女性形象
花妖狐魅
男性
-
描述:
古代文学人物画廊中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大多出自男性之手,这些女性形象必然浸透了男性对女性的理想及对女性形象的价值评判。《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的形象也是以作者的生活为参照的,许多细节体现了男性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体验,其中也折射出蒲氏
-
“女女幼幼”中的精神回归
-
作者:
吴佳燕
来源:
长江文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回归
精神指向
历史文化
大别山
革命战争
湖北浠水
小说文本
泰戈尔
传统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何存中的小说大多数是"往回看"的。他来自闻一多的故乡湖北浠水,那里有着岿然矗立的大别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轰轰烈烈的现代革命战争;他出身于一个耕读传世、饱经沧桑的地主家庭。这些因子浸润到何存中的生命里,为他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他的小说文本里酽酽渗透着传统意义上的长幼之爱、女性之美,其精神指向就是"回归"。泰戈尔说:"我们一次次地离开,是为了一次次地归来。"任何一种形式的回归总是带有温暖怀旧
-
『罗敷夸夫』背后的古代文化:析《陌上桑》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尚洁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精神
罗敷形象
女性意识
使君
社会文化
贵族阶级
社会话语
陌上桑
女性形象
文学实践
-
描述:
《陌上桑》是一首广为传唱的汉诗佳作,不仅在文学实践中塑造了一个美与智慧兼具的罗敷形象,也为我们审视古代社会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一般认为,《陌上桑》反映了封建贵族阶级霸权社会话语时代的平民遭遇,肯定了平民的主体价值和反抗精神。在文学阶级观念的影响之下,这样的解读往往已经满足了文学评价的需要,但也恰恰是这种观念局限了我们进一步的思考:罗敷的反抗,借助的力量是什么?或者说支撑罗敷激起反抗信念并获得反抗成功的助力在哪里?在诗歌的情节
-
李玉峰之自我艺术形象
-
作者:
范靓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者
妇女命运
女性诗人
描写
李玉
女性命运
情感历程
朝鲜时代
女性形象
自我艺术形象
-
描述:
,记述女性的痛苦、同情女性不幸的作品。[1]与男性笔下所描写的女性形象相比,女性作者在记录和描述女性形象时,通常会无意识地将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融入作品之中,将最为真实的情感历程记录下来,因此,她们所创造出的女性形象更为真实
-
海明威的女性审美意识解析
-
作者:
杨军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凯瑟琳
评价
性格
作品
海明威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男性
男权主义
短篇小说
-
描述:
对于海明威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一些研究学者的评价是过于偏激。似乎他在每一部作品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都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而没有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行为的夸张给人以一种性格鲜明的感觉,可是,这些女人心理的肤浅却令人怀疑海明威塑造的女性是否太过于单薄。与这些女性形象相
-
《红楼梦》人物形象赏析之王熙凤的魅力
-
作者:
王虹
来源:
读写算(教师版 素质教育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文学作品
客观真实
女权运动
《红楼梦》
王熙凤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红楼梦》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王熙凤的形象逼真、丰满、鲜活、深刻,誉之者称她是“天仙”、“凤凰”、“女权运动的领袖”,毁之者说她是“胭脂虎”“女曹操”笔者认为我们必须从《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本身出发,辩证地、历史地、具体地评价凤姐,才有望得出客观真实的结论。曹雪芹不加掩饰地赞扬了王熙凤,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他人之口称赞凤姐的文字有很多。
-
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觉醒后的悲剧性命运
-
作者:
乔茹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运动
男权社会
性别歧视
女性意识
女性身份
女性权利
觉醒
布兰顿
男性社会
女性形象
-
描述: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世界第一次大声疾呼女性权利,由此拉开了女性主义的序幕,产生了一系列关于女性主义的理论思潮,其发展由关注女性的政治权利到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和男性权利中心主义,这场运动持续了一个多世纪,其层面之广、程度之深、理论之丰富,成为世纪之交历史舞台上的一道奇观。在女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女性主义电影也迅速发展起来。
-
《寻找母亲的花园》蕴涵的女权思想
-
作者:
张颂华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人妇女
黑人女作家
母亲
种族歧视
黑人女性
女性形象
美国南方
美国黑人
艾丽斯·沃克
女权思想
-
描述:
作为美国当代最为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艾丽斯·沃克曾凭借小说《紫色》一举获得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等多项殊荣。她的作品主要围绕美国南方黑人的生存境遇展开,尤其是针对黑人妇女的命运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刻画。艾丽斯·沃克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其一是面对生活的重压默默忍受,遭受到了来自于肉体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打击,比如小说《格兰奇·科普兰的第三次生命》中塑造的女性女人生;其二是与本民族的文化保持着疏离感的女性形象,她
<
1
2
3
...
76
77
78
...
81
82
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