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空间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
论中国新感觉派
-
作者:
朱洁文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新感觉派
空间化
现代派
文学观念
泛现代主义
-
描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已经基本完成了向现代商业城市的转变,发展成为当时的远东第一大都市。伴随着商业的繁荣,新的都市景观逐渐形成,西方娱乐方式和西方文化观念也开始传入。这些分别作用于器物层、制度层、心理层面的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当时特定的都市社会、文化环境,成为新感觉派孕育和发展的母体。新感觉派作家以“都市巡礼者”的目光审视转型过于迅速的都市客体,产生了既向往又疑惧的复杂审美心态,这种双重心理在面对被选定为都市标志的新女性形象时得以复制。
电影院在上海的勃兴,完成了娱乐场所的现代性更替,也吸引了
-
身体的空间转向:从文化记忆到商品展示:当代中国文学文本空间中“西方文本”的寓意
-
作者:
罗慧林
来源:
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化
身体书写
文化记忆
身体形象
身体景观
西方
张贤亮
女性形象
文学文本
中国女性
-
描述:
身体作为空间景观的一种形式和空间批评紧密相连,如空间批评的奠基人列斐伏尔所认为的,需要"把身体提升到元哲学的中心位置",①在他看来,"哲学背叛了身体,它积极参与了舍弃身体的伟大的隐喻化进程之中,并且否定了身体本身",②其实,"整个(社会)空间都从身体开始,不管它是如何将身体变形以至于彻底忘记了身体,也不管它是如何与身体彻底决裂以至于要消灭身体"。③伊格尔顿也指出:"如果关于国家、阶级、生产方式、经济正义等更抽象的问题已被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