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电影镜头中寂然独立的女性身影探究——《天水围的日与夜》与《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比较分析
作者: 李晓艳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尔莫多瓦   天水围   许鞍华   女性形象   自我救赎  
描述: 从电影风格来看,很难将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与香港电影导演许鞍华联系在一起,他们一位是用充满欲望与激情的色彩来描绘电影人生,一位则始终用悲天悯人的情怀来书写人生。但阿尔莫多瓦的《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与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都塑造了一位寂然独立的母亲形象——当女性陷入挣扎与绝望的困境中,她们选择的不是等待救赎,而是以傲然不屈的精神进行自我拯救,迎来幸福的曙光。
《灿烂千阳》中女性自主意识的成长分析
作者: 段玲玲   来源: 西部皮革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救赎   成长   叙事   宗教   女性形象  
描述: 阿富汗裔美籍作家卡勒德·胡塞尼2007年其第二部著作《灿烂千阳》出版再次掀起一阵惊风骇浪。在《灿烂千阳》中,他以男性的手法描述了两位阿富汗女性的自我成长与救赎。本文将从女性的角度对《灿烂千阳》进行分析,借助于小说叙事技巧等的研究,有助于读者对故事内容与小说主题的全面理解,从而唤起读者对阿富汗女性的关注与同情。
论陈染小说创作中“女性意识”
作者: 张雪   宋凤娟   来源: 美与时代(下)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   女性意识   躯体写作   陈染   女性形象  
描述: 陈染作为纯文学和先锋小说中女性作家的代表,其作品中蕴含有浓厚的女性意识。她吸收了先前文学作品中女性叙述的特色,并通过展现强烈的女性意识,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特立独行的女性作家。陈染用凝练饱满的文字把女性丰硕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她无疑是让女性意识新生的优秀代表。她始终坚持从女性自身角度出发,用女性视角去感受社会,传达女性对生命的体悟并直抵其内心深处,使早期隐晦的女性意识开始逐渐变得清晰,并最终展现在大众面前。
延安时期女性戏剧艺术形象探析
作者: 宋珊   来源: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戏剧   规训   女性形象   个体权益  
描述: 延安时期,女性在现实生活和戏剧舞台上,都逐渐褪去了性别与身份特征,突出对革命意识与社会责任的追求。女性在现实与戏剧形象之间存在着“个体的压抑”与“社会的趋同”、“权利的逝去”与“责任的担当”两组平行而对立的关系,女性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交织在一起,个体在被赋予个体权益的同时,又被抗日救亡的历史话语所规训。
论陈染小说创作中“女性意识”张雪通讯作者
作者: 宋凤娟   来源: 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   女性意识   躯体写作   陈染   女性形象  
描述: 论陈染小说创作中“女性意识”张雪通讯作者
论朱日亮小说的“文化审视”特征
作者: 于仲慧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没落贵族   人性救赎   朱日亮   女性形象   文化审视  
描述: 朱日亮的小说往往从文化角度对民族、阶级、女性、人性等问题进行思考与阐释,这可以看作是朱日亮小说的一种特征。因此,本文将以朱日亮的短篇小说《旗人》为例,从传统与革新、大众对女性的社会认知偏见和人性救赎的角度,探讨朱日亮小说中的“文化审视”特征。
周大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谢颖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实意义   周大新小说   文化内涵   女性形象   审美价值  
描述: 十八世纪末,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展开,妇女解放运动在西方社会兴起,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内的参与度大幅提升。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空前提高,时至今日,女性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当中,用实力证明着自身的价值。与现实社会生活相呼应,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千姿百态。河南作家周大新就是一位深切关注女性命运的作家,他在作品中塑造了数量众多、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周大新所描绘的女性饱满、立体、有质地,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命运历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解析
作者: 何倩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科举制度   文化内涵   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唐传奇  
描述: 封建社会发展至唐朝已达其鼎盛时期。经隋至唐,虽然经过隋朝末年一段战乱,但唐朝统治者注重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地恢复发展,从而迎来了唐朝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在这种相对稳定、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唐朝文化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整个唐代社会以一种开放、宽容的风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唐代女性生活在这种兼容并蓄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性格特征表现出的活跃程度是其他朝代所不能相比较的,这一特有的女性形象群以独有的气质,诠释着她们在生活中自我意识的觉醒,如在文坛的不甘落后、在政坛中占有举足轻重
索尔·贝娄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赵倩慧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索尔·贝娄   赫索格   女性形象   晃来晃去的人   只争朝夕  
描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犹太小说家。索尔·贝娄便是其中一位重要的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2部长篇小说、两部中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三部纪实小说、一部戏剧和一部译作。他的小说主要探讨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同时也关注人类的命运。索尔·贝娄小说成功的原因除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外,更离不开栩栩如生的人物。他的小说大都以男性为视角展开叙述,男性角色的刻画似乎更加突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角色的无足轻重。女性角色对深入理解小说情节和主人公心理不可或缺,意义重大。布鲁姆曾说:“贝娄最伟大的天赋是创造次要角色。
鲁迅杂文中的女性形象及意义和价值
作者: 易静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鲁迅   典型性   杂文   女性形象   意义和价值  
描述: 鲁迅用笔做武器,战斗了一生,他的精神被誉为中华“民族魂”。鲁迅的杂文具有反封建传统、反军阀统治、反压迫的现实意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鲁迅的笔就像一支枪,与那个时代的敌人开展了激烈的斗争。鲁迅的杂文很多篇章涉及到女性话题,鲁迅同情女性,为女性鸣不平,刻画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在鲁迅的杂文中,同样表现了和小说一样的对中国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的关注,从而为女性的解放指明出路。本文除了绪论和结语以外,分为三章,将从三个部分阐释鲁迅杂文中的女性书写的意义和价值。第一章梳理鲁迅杂文中的女性形
< 1 2 3 ... 60 61 62 ... 65 66 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