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以自身的生命经验为重要写作资源——读泰国留中总会《春色满园——10年散文选集》
作者: 刘红林   来源: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色满园——10年散文选集》   生命经验   双乡意识   泰国留中总会   女性形象  
描述: 泰国留中总会新出的《春色满园——10年散文选集》中,所有的作品都是以作者自身的生命经验为重要的写作资源,既有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有佛国文化的浸润。交融与碰撞,构成了泰华两种文化的静止与流动,既凸显出各自的优点,又彼此互补。中华与佛国为代表的两种文化已然成为解读这本文集的一把钥匙,凭借它可以看到一幅关于泰华文学的动态地图,上面绘制着中泰两国文化的形态面貌,以及人们在其间选择的生活历程。这本书,孕育了泰国华人的生活想象,带领读者领略其独特的价值观念、真实的生活方式。
海水与火焰:“巧珍”与“蒂”形象比较
作者: 石丽芳   来源: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批判   文化烙印   反思   民族心理   女性形象  
描述: 汉族作家路遥的《人生》与瑶族作家唐克雪《杂色河湾》中塑造的两位女性——“巧珍”与“蒂”,是两位形象鲜明的农村少女,二人性格当中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特点,一个像海水,一个像火焰,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烙印和民族心理的深厚积淀,她们的命运也实现了对男权主义的批判和对女性解放的反思。
论谭恩美小说中华裔女性移民形象的嬗变
作者: 林晓雯   来源: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移民   谭恩美   侨易学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在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中,华裔女性移民形象不仅占据着故事的中心地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发生着变化。她们从“唐人街的永久居民”到“中美文化的‘跨界者’”,表现出异质文化间相互吸收与创生的活力。同时,这种变化也反映出谭恩美文学创作的“观念侨易”过程,她不仅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产生共鸣,在相互理解中创造出美国文学的崭新人物形象,而且以自己的经历树立起“自信的华裔美国公民”形象。谭恩美对华裔美国人的文化身份进行不懈的探索,表现出他们不断增长的文化自信,这也寄托了作家的社会理想。
独特的《曼斯菲尔德庄园》独特的范妮
作者: 陈佳   来源: 山东青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特色   《曼斯菲尔德庄园》   简·奥斯汀   范妮   女性形象  
描述: 简·奥斯汀是一位跨越时代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她不仅继承和发扬了英国18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传统,而且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做了准备.从1811年到1817年,她为世人留下了六部小说,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开辟了19世纪30年代现实主义小说的高潮.她被誉为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在BBC的"千年作家评选"活动中,奥斯汀紧随莎士比亚之后,位列第二.《曼斯菲尔德庄园》以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为主题,可与简·奥斯汀其他五部作品相比具有明显的两大新特色:首先,它是奥斯丁唯一有详细戏剧表演描写的小说;其次,该作女主人
伊厄棣斯的“海洋性格”问题
作者: 敖翔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厄棣斯   《海尔格伦的海盗》   “海洋性格”   地理意象   女性形象  
描述: 伊厄棣斯是亨利克·易卜生早期浪漫剧《海尔格伦的海盗》中的女主人公。作者运用挪威海地理意象,与伊厄棣斯的性格特征相互映衬,塑造了其勇于反抗、向往自由的"海洋性格"。这种"海洋性格"具有双重审美意义:一方面伊厄棣斯积极反抗并追求自由,另一方面又消极自恋并逃避自由。
浅析川端康成虚无的爱情观
作者: 胡庚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叶子   驹子   虚无   爱情观   女性形象  
描述: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是东方传统虚无主义作家,其虚无思想的代表作品《雪国》自出版以来就引起文学界极大的兴趣和热议。在《雪国》中,川端康成成功地塑造了驹子和叶子这两个女性人物形象,通过讲述她们与岛村的爱情纠葛,传达一种虚无的爱情观。
政治、宣传与文艺:冷战时期中朝同盟关系的建构
作者: 马钊   来源: 文化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   冷战   抗美援朝   女性形象   国际主义  
描述: 抗美援朝战争在新中国的革命历史书写和大众记忆中占有重要地位,战争中确立的中朝同盟不仅是抗美援朝运动的政治基础,还是冷战时期中国国际战略的重要基石。作家积极参与到抗美援朝运动之中,成为宣传国际主义政治理念的重要力量。以巴金、老舍、杨朔、路翎为代表,作家们在抗美援朝运动期间,以及漫长的战后岁月,创作了大量朝鲜题材文学作品,描写了母亲失去儿子、妇女经受家庭破碎、儿童失去父亲的场景。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文学作品成功地将中国革命语境中经典的军民鱼水情的叙事模式延伸到了异国他乡,用大众所熟悉的家庭话语诠释了国际主义政
浅析才子佳人小说《白圭志》中的“舟船”
作者: 凌昊   来源: 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观   舟船意象   才子佳人小说   《白圭志》   女性形象  
描述: “舟船”这一意象符号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除了可以寄托作者情思、表达内心丰富情感世界之外,还有其它的表现手法及文化内涵。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代表作之一的《白圭志》中出现了大量舟船意象的描写,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女性观和独具一格的女性文学形象,具有时代进步性,缺憾当然也有。
对重述神话的当代思考——以《后羿》《人间》《碧奴》为例
作者: 严婧琨   来源: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中国形象   神话重述   神话原型   女性形象  
描述: 在神话重述这一全球化的文化策划项目中,叶兆言、李锐、苏童等人重述了后羿射日、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的神话,把古老的神话原型放在后现代的语境当中,通过重构和解构神话,借神话重述揭示了当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种种问题。同时,在重述的过程中作家也受到消费时代的影响,让神话重述具有了某些局限性。
《京华烟云》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及其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作者: 王红   来源: 大众文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京华烟云》   文化传播   性格分析   林语堂   女性形象  
描述: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用英语写就的代表作,被视为现代版的《红楼梦》。刻画的近百个人物形象中女性人物过半,充分体现了作者在现代思潮影响下人道主义的先进女性观。本论文从女性人物性格分析入手,深入并全面地进行梳理,同时对其主要女性人物进行深入读解,最后揭示其对文化传播的深刻意义和独特价值。
< 1 2 3 ... 59 60 61 ... 65 66 6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