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684 条
-
岛屿容颜:台湾光复60年来乡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
作者:
萧成
来源:
福建社科情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土小说
社会进步
台湾光复
嬗变
独立自主
女性形象
台湾文学
岛屿
-
描述:
站在新世纪的开端,回顾自台湾光复以来台湾文学的历程,发觉它自始至终都是以摒弃父权宰制、追求女性独立自主为宗旨,并且伴随着台湾的社会进步和都市化进程,以及妇女运动的进展,不断发展、演变,愈益深化、成熟。特别是自1950年代开始,虽然海峡两岸隔海分治,但绵延于斯的台湾乡土作家,他们一代又一代,面对所处的社会现实,
-
从子君到颂莲:从女性形象看五四到90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变迁
-
作者:
刘希云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变迁
文学形象
知识者
精神追求
感召力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五四时代
-
描述:
经典的文学作品无疑有其历史的价值。一个时期广为人知的文学形象也会反映一个时代的主流精神。五四时期,由于鲁迅作品的感召力,他笔下的子君无疑是那个时代娜拉
-
以影像“立言”:论台湾女导演黄玉珊
-
作者:
孙慰川
来源:
电影艺术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导演
影像
男女平权
“立言”
台湾历史
女性书写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黄玉珊用影像建构着她的历史,即女性书写的历史,使台湾历史呈现出更丰富的面相,但在国族认同问题上则流露出游移甚至自相矛盾的态度。她的作品还塑造了一系列追求人格独立和男女平权的女性形象,探讨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处境,表达了女性对其身体主权的全新思考,反映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同时,她又以先驱的姿态投身于多元化的文化实践,以自己的行为显示了当代女性在社会生活和艺术传播中的创造性、影响力和主体地位。
-
完美儒生 侠义风范
-
作者:
周爱金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侠义
《柳毅传》
儒生
爱情故事
《莺莺传》
女性形象
唐传奇
《霍小玉传》
-
描述:
唐传奇多以描绘女性形象见长,在爱情故事里,男主角的形象往往是软弱的、消极的、黯淡的。如始乱终弃的张生(元稹《莺莺传》),薄情寡义的李益(蒋防《霍小玉传》),
-
女性在电视广告中的镜像迷恋与符号异化
-
作者:
李曦珍
徐明明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符号系统
镜像理论
符号异化
电视广告
美学概念
迷恋
符号价值
女性形象
-
描述:
美女是一个被男权主义意识形态召唤的建构性概念,也是一个以男性为审美主体的美学概念。电子镜像是一种独特的符号系统,镜像中的美女(理想的女性形象)也是这个独特系统的组成要素和女性审美文化符号价值的符码。本文主要借助三种镜像理论,解读电视广告镜像所传递的女性符号价值及其对女性的符号异化。
-
同质异构的两朵奇葩:《荷花淀》与《哦,香雪》的比较阅读
-
作者:
朱菊香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荷花淀》
民族精神
比较阅读
同质
时代生活
诗情画意
艺术特征
女性形象
-
描述:
孙犁的代表作《荷花淀》和铁凝的成名作《哦,香雪》都属真善美的典范之作,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生活和民族精神,塑造了美好的女性形象,具有诗情画意相交融、语言明丽而清新的艺术特征。两篇小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
托·斯·艾略特《荒原》中的女性观
-
作者:
吴微
张喜丰
来源:
飞天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文学
男权社会
女性观
现代派诗歌
艾略特
划时代意义
传统女性
女性形象
荒原
西比尔
-
描述:
《荒原》是托·斯·艾略特于1922年写成的一首长诗,被认为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是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在《荒原》中,艾略特描写出现了多位女性形象,然而深受西方传统女性观的影响,没有一个女性形象是积极
-
《走西口》女性人物评论
-
作者:
庞冬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演员表演
情感历程
自我控制
女性形象
人物评论
人物形象
《走西口》
-
描述:
作为一部年代大戏,《走西口》毫无疑问具备了所有看点,曲折感人的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个性丰满的演员表演。剧中的几位女性形象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美丽坚强、善良朴实、坚贞隐忍,却磨难
-
新世纪女性文学与超性别写作
-
作者:
吴童
来源:
当代文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新世纪
女作家
后殖民主义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者
社会身份
写作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中国女作家是一个极度敏感的群体,尤其对时代造就的社会主流意识的变革有着很强的接受心理.从早期的"自由女性主义"对女性性别意识的唤醒,到用自己的肉体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躯体写作",都凸现了女作家自我对历史的独特体验,她们以独特的声音构建了文学的母性系谱,并以此颠覆了传统的男性中心的写作传统对女性形象的种种不真实的界定与表达.超性别写作源于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者苏珊·斯坦福·弗里德曼的见解,她曾在新世纪即将来临之时,提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应该"超越女作家批评和女性文学批评"的观点.
-
从东北方言看赵本山小品叙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
-
作者:
阴艳
姜守斌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方言
角色塑造
赵本山
人物形象塑造
叙事
小品
现实可行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从东北方言看赵本山小品叙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
<
1
2
3
...
54
55
56
...
67
68
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