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比较苏轼、李清照婉约词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杜兵毅   来源: 新课程(教师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豪放派   婉约词   豪放词   少女形象   上乘之作   数量不足   女性形象   苏轼   词作  
描述: 作为宋词豪放派的杰出代表,苏轼历来被后人所景仰。但仔细翻阅他的作品,我们会发现在他现存的三百四十多首词中,豪放词的数量不足他全部词作的十分之一,而婉约词不仅数量多,且多为上乘之作,有些甚至可以和婉约词的正宗词人李清照相媲美。
迷失的女性:鲁迅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浅析与比较
作者: 吴萍   来源: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狂人日记》   现代文学史   张爱玲小说   鲁迅   迷失   女性形象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现代主义文学  
描述: 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低气压”的上海,张爱玲在短短几年内,奇迹般地以其令人耳目一新的“传奇”小说、“流言”散文,一跃而成为上海沦陷区新起作家中最耀眼的一位。她一出现,就有一些批评家指出她与鲁迅的相似。傅雷称《盒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胡兰成认为他们都是“伟大的寻求者”。当代学者王富仁也说:“依照政治态度,我们在张爱玲和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者鲁迅之间,是很难找到共同之处的,但就其文学倾向和创作方法,二者相同的地方要比相异的地方多得多。”的确,在现代文学史上,他们都将最深沉、最真切的目光投
摩登女郎:上海姑娘:上海宝贝:女性形象与城市空间变迁
作者: 张屏瑾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郎   变迁   城市空间   上海   新文化运动时期   知识分子群体   姑娘   女性形象  
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中国女性一个著名的隐喻是娜拉的出走。鲁迅曾经问过娜拉走后怎样?答案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那是因为娜拉没有独立的经济权,就不可能享受超越性的平等与
现代花瓶与贤妻良母 当代中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综述
作者: 丁怡   来源: 广告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理论   电视广告   性别歧视   女性角色   大众传媒   男权意识   贤妻良母   男性社会   女性形象   集体无意识  
描述: 现代花瓶和贤妻良母是当今电视广告塑造的两类形象。传媒对女性的歧视和扭曲透露出强势的男权意识,其深远影响不言而喻。
春兰秋菊各呈异彩:谈《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魏凌霄   来源: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形象   理想女性   斗争精神   浪漫色彩   春兰   《聊斋志异》   社会矛盾   女性形象  
描述: 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通过描写花仙、狐妖、鬼怪等,深刻揭露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彰显了穷苦人民的斗争精神,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极具浪漫色彩,尤其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化的女性身上。这些往返于幽冥仙界的花妖狐魅、精灵鬼怪“多具人性,和易可亲,忘为异类”,是作者笔下理想女性的写照。《聊斋志异》中女仙以富有人性的光芒荡涤傲慢无情的神界苍穹,使神仙这一文学形象丰满生动,变的可爱可亲。个性的张扬使聊斋女仙的系列形象摇曳生姿,交相辉映。芳云姐妹(《仙人岛》)均聪慧诙谐,谈吐不凡,使颇有名气的中原才子王勉相形见绌,
浓妆淡抹总相宜——试论贺铸词中女性形象的刻画
作者: 祝云珠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妇   表现手法   工笔   北宋词   刻画   丰富性   贺铸词   女性形象   苏轼   词作  
描述: 贺铸(1052-1125),宇方回,是北宋词人中词作甚丰的一位作家,在词作数量上仅次于苏轼,jE宋位居第二.
父权统治下的性别身份缺失:论《小武》、《任逍遥》等影片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陈宵   来源: 艺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   父权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小武》   影片   逍遥   女性形象   性别身份  
描述: 20世纪60年代的政治运动促成了左倾学术思潮在欧美的蓬勃发展,其中,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作为一种凸显文本外部研究的批评流派,被主流西方学界所接受和运用。然而,在华语文化背景下,女性主义批评
论女性形象的再现机制:对电影《时时刻刻》的文化解读
作者: 刘颖   来源: 群文天地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意义理解   “再现”   弱势群体   《时时刻刻》   文化解读   文化研究语境   女性形象  
描述: "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替他们."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用这句话来解释法国小农为什么会拥护拿破仑三世.以此来形容社会中弱势群体表达意愿的状况倒是再合适不过了.文中"代表"的法文"vertreten"即英文"representation",意为"代表"或"再现".文化研究一般从"再现"的意义理解这个概念,因为"代表"的真实意义就是"再现",没有完完全全的"代表",只有充满虚构与错误的"再现".女性主义在文化研究语境下得到展开,同样离不开这个关键词.
以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为例分析现代女性形象
作者: 刘天舒   来源: 才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女性主义研究   消费领域   身份确认   女性主体意识   大众传媒   女性形象   知识女性   电视剧   文化工业  
描述: 近几年,对消费领域的研究逐渐成为女性主义研究关注的焦点。文化工业将女性包装成为奢华和时尚的疯狂追逐者,并暗示她们快乐是通过消费达到的,自由也是通过消费达到的。女性不断在大肆消费中获得自身身份的确认。但女性的消费总是男权话语体系指挥下的被动消费,这样方式的身份确认也最终会
从《西游记》中的女性形象看女性对自由与真爱的渴望
作者: 王赫槟   来源: 活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宗教色彩   小说创作   自由   《西游记》   《水浒传》   真爱   女性形象  
描述: 每每谈到<西游记>,大家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作者为我们构筑的神奇瑰丽的魔幻世界,想到其中浓郁的宗教色彩以及唐僧师徒的磨难经历,对于其中所涉及的女性的关注则少之又少.明代的小说创作,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出现之后,沉寂了一百多年.明中叶以后,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发展壮大,为了适应他们的文化需求,通俗文学又趋繁荣,随着<两游记>的出现,一大批长篇小说相继问世.
< 1 2 3 ... 53 54 55 ... 67 68 6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