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664 条
-
论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个人化写作”
-
作者:
朱佳音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平经历
女性形象
个人化写作
-
描述:
在当代女性作家的“个人化写作”中,严歌苓的“个人化写作”呈现出了独特的文化与思想内蕴。纵观严歌苓的文学创作生涯,从早期的国内创作到中期的移民创作,再到现在回望故土的写作,创作对象始终是女性,她执着于关注女性的生存与命运,关注妇女独立等一系列人类命题。本论文将以“个人化写作”为切入点,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将严歌苓的生平经历与她多年来的文学创作联系起来,选取作品中最具代表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探知这些蕙质兰心的女性背后所蕴含的“个人化写作”,以及作为移民作家的她自传式的“个人化写作”。本论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梳
-
试论川端康成汉译本中的男权话语——以《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为例
-
作者:
赵乐乐
来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男权思想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女性形象
-
描述:
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1899年出生于大阪市,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幼年时期,他的亲人相继去世,之后借住舅父家,寄人篱下;读大学时,遭受失恋,这些坎坷经历导致他比较苦闷和忧郁,性格偏于感伤和孤独。而这些又反映到他的文学创作中,从其成名作《伊豆的舞女》(1926年)到后来的《雪国》、《千只鹤》(1952年)和《身为女人》(1956年)等作品,他的作品几乎都弥漫着淡淡的伤感、孤寂和落寞。而且,川端康成比较喜欢描写女性,也擅长描写女性。以《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这三部作品为例,作品中
-
性别诗学视阈下的异性想象——新时期小说中的男女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陈丽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男性形象
性别诗学
女性形象
-
描述:
性别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事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文学创作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历史的演变,性别视阈下的写作在新时期呈现出新的特色。本论文以“性别诗学视阈下新时期小说中的男女形象”为研究对象,试图从比较的视野对男性视阈下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视阈下的男性形象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与阐释。首先对性别、性别诗学进行界定。并对现代及当代文学前期中男性视阈下的女性形象系列以及女性视阈下的男性形象系列进行简要的梳理归纳,以追溯其“历史前身”,承上启下。其次,依据新时期文学的发展线索和男性创作现状,将男性视阈下的女性形象分为三大
-
蒙塔莱诗歌特点研究
-
作者:
梁爽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隐逸派
诗歌特点
蒙塔莱
女性形象
-
描述:
二十世纪是意大利诗坛兴旺的时期。隐逸派作为具有欧洲乃至世界影响的诗派,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志。它独辟蹊径的诗学理论和艺术风格,对意大利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隐逸派不出乏类拔萃的诗人,而其中最重要的代表当推蒙塔莱。作为隐逸派大师,蒙塔莱擅长通过刻画人们微妙、隐秘的精神世界,并在斟词酌句上堪称典范。蒙塔莱以巨大的艺术独创性,展现了个人内心世界和生活本质,并避免用具象去直接映射当时的社会斗争与变革。国外对蒙塔莱诗歌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大多以单个作品作为切入点从他的诗学、诗歌结构、音律学和哲学思想等角度进行解读,本文力
-
1990年代小说中的“女娲”原型
-
作者:
朱文雯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
女娲原型
女性形象
精神危机
-
描述:
“女娲”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自古以来就流传着关于“女娲”的众多神话传说,如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等,这些神话传说源远流长,逐渐形成了整个民族关于“女娲”原型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对文学创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方面。在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一些女性家族小说,试图对女性家族追根溯源,如张宇的《疼痛与抚摸》等。到了90年代随着女性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与明确,这种情况更为突出,集中出现了一批表现受到“女娲”原型明显影响的“女娲”形象的小说,如徐坤的《女娲》、岳恒寿
-
金庸作品改编电视剧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
作者:
湛丽娟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面形象
金庸作品
男性英雄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是按照符合传统文化思想规范的原则来进行的。而金庸先生在其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上,以现代的文学主义精神对这种传统的模式进行了改造从而塑造了全新的武侠小说人物形象。古往今来,写武侠小说的作者数不胜数,而金庸先生的十四部经典武侠小说奠定了他在武侠小说界的文学泰斗地位。正因为如此,从上世纪中期到现在,金庸武侠小说被各大知名导演不断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在数字化平台不断发达的今天,也是各种改编版本的电视剧作品的更新让金庸先生不断被各个年龄层的读者所熟知和热爱。因此本文着重通过几个
-
齐梁至初唐宫体诗的嬗变研究
-
作者:
顾婷婷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嬗变
宫体诗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南朝永明体之后,宫体诗成为南朝诗歌发展的主流,经历了从齐梁至初唐大约两百多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宫体诗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已经有学者论及这一问题,但对宫体诗的嬗变研究从整体上考察尚处于空白。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宫体诗的嬗变进行全面的研究。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在对学术史作了简要的回顾之后,指出宫体诗历来被看做是一个整体,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宫体诗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些具有倾向性的特征,初唐宫体诗较之齐梁时期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本文旨在研究这些变化并理清其发展脉
-
通过“劳动”的“解放”——延安文学中的妇女形象研究
-
作者:
孙倩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延安
家庭
女性形象
劳动
-
描述:
本论文尝试以延安文学对四种妇女劳动形态——公务劳动、生产劳动、家务劳动及生育的考察为切入点,结合作家经历、政策文件和历史语境,整理延安文学中错综复杂的女性话语,尝试还原延安时期妇女解放复杂、完整的状貌,并评价其贡献和局限。第二章探讨公务劳动下的女性公家人的形象。本章又分为典型公家人和非典型公家人两节。“公家人”延续了五四和左联时期出走的“娜拉”主题。典型公家人分为女性知识分子和被解救的“受苦人”,表现出去个人化、去性别化和现代化的特征。公务劳动多表现为将女性知识分子将“受苦人”“传唤”为与自己类同的女“公
-
试析井上靖《杨贵妃传》中杨贵妃形象
-
作者:
赵南
来源:
黑龙江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井上靖
杨贵妃
唐朝
女性形象
-
描述:
日本近现代文坛著名诗人、小说家、评论家井上靖可谓是一位优秀的多产作家。1949年在《文学界》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猎枪》、中篇小说《斗牛》,奠定了井上靖在文坛中的地位。50年代后,井上靖开始了历史小说的创作,井上笔下的历史小说取材范围广、数量多,为历史小说文库增添了新的篇章。他自学生时代起便开始学习唐代诗歌、汉代文献等,尤其喜爱有关西域的书籍。他曾多次到访中国,与郭沫若、巴金、冰心等人交好。他曾写下了多篇优秀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对中日友好交流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杨贵妃传》这部小说发表于1963年,正是井上
-
乡土经验与女性悲歌——孙惠芬小说论
-
作者:
杨晓梅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经验
孙惠芬
女性形象
-
描述:
孙惠芬是新时期以来为数不多的专注于乡土写作的女作家,独特的乡土经验是她创作的灵感来源,这也使她笔下的乡土女性人物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浓郁的悲剧性色彩。论文以“乡土经验”为核心视角,主要运用女性主义批判方法、形象学、文本细读等理论及方法,以孙惠芬小说中的女性群体形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乡土叙事文本的解读,深入探讨乡土经验在孙惠芬乡土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得与失。一方面,独特的乡土经验丰富了孙惠芬小说的女性人物类型,展示了辽南乡土女性野性、泼辣的性格特点以及无法逃脱的悲苦命运。孙惠芬小说的女性人物塑造与乡土
<
1
2
3
...
51
52
53
...
65
66
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