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240 条
-
女性悲剧中的男性角色
-
作者:
王志中
来源: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男性角色
祥林嫂
道德观念
资产阶级
美狄亚
个性解放
女性悲剧命运
女性形象
杜十娘
-
描述:
女性悲剧中的男性角色王志中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有数不胜数的描绘女性悲剧命运的作品存在.这些作品为我们刻画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悲剧性女性形象:欧里庇得斯笔下的美狄亚,莎士比亚笔下的苔丝德蒙娜,雨果笔下的爱斯美拉尔达,哈代笔下的苔丝,托尔斯泰笔下...
-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宁敏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渡
女词人
青梅
人性
后期词
前期词
易安词
女性形象
李清照词
黄花
-
描述:
李清照是我国最杰出的女词人。现存词作七十余首,集名《漱玉词》。她的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词爽朗、明快,后期词沉重、悲苦,但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贯穿于她整个词作中最令人感动而难以忘怀的,是创造了生动的,极富个性的女性形象。本文将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
《母亲》、《党员登记表》、《夜》中的母亲形象
-
作者:
李晶
来源:
甘肃教育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国民党
《夜》
保存党员
《母亲》
劳动妇女
革命事业
兰州市
登记表
女性形象
-
描述:
《母亲》、《党员登记表》、《夜》中的母亲形象兰州市六中李晶在高中语文课本的小说、诗歌、散文、戏曲选文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在所有这些女性形象中,有三位母亲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一是高尔基《母亲》中革命者巴维尔的母亲...
-
美国新女性的呼声──评肖邦夫人及其作品
-
作者:
陈淑媛
欧阳丽娜
来源: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肖邦
女主人公
《觉醒》
包法利夫人
《一小时故事》
克里奥尔人
新女性
女性形象
已婚女性
女性人物
-
描述:
美国新女性的呼声──评肖邦夫人及其作品陈淑媛,欧阳丽娜肖邦夫人是美国当代小说家及短篇故事作家.她出生于圣·路易斯,成长在法国后的环境之中。童年时期,父母教育她要勇敢、大胆地面对生活,要善于观察人而不妄加评论.从小时候起,她就如饥似渴地读书,对有关妇女...
-
现代女性的觉醒与困惑——英美当代女性小说初探
-
作者:
王建会
来源: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黑人妇女
女主人公
女作家
性别歧视
女权运动
当代女性
现代女性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现代女性的觉醒与困惑──英美当代女性小说初探王建会《美国传统辞典》给性别歧视下的定义是“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性别成员,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世界是男人的世界,文化是男性文化,夏娃该对人类的堕落负有责任,是潘多拉打开禁盒,释放了各种罪恶贻害人类,伊...
-
对妇女解放问题的痛苦思考:张洁小说论之一
-
作者:
牛玉秋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妇女解放
处女膜
张洁
长篇小说
妇女观
祖母绿
女性形象
小说论
《方舟》
-
描述:
张洁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坛最弓!人注目、也最富争议的女作家。其《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先后获得1978、1979和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祖母绿》获1983—一1984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获奖之多令人瞩目。同时,她的《爱,是
-
女性意识的嬗变——新时期女性电影创作管窥
-
作者:
郭培筠
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导演
女性导演
新时期
女性意识
主流意识形态
女性命运
影片
当代女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女性意识的嬗变─—新时期女性电影创作管窥郭培筠毫无疑问,我国新时期以来所涌现出的令人瞩目的女性导演阵容,不仅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也成为世界影坛的一大奇观。全国八大影厂现拥有女导演50余人,其中数十人已具有不同程度的世界知名度,如黄蜀芹、张暖忻、...
-
城乡、沪港夹缝间的生命回应——从徐(讠于)后期小说看一类中国现代作家
-
作者:
吴福辉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香港故事
沈从文
政治文化
后期小说
香港时期
乡村性
《江湖行》
沪港
宗教
女性形象
-
描述:
徐(讠于)自认“一向是大都市的人”,是个城市背景很深的作家.但他自1950年.至1980年期间进入创作后期(仅小说,短篇不下60余篇,中长篇达10部之数),文风渐变,都市主题日趋悲凉,乡村性的画面大量渗入,都市神话似乎消褪了,或说变了质.香港给予他巨大的文化压力,加之上海,还有台北,中国沿海城市的差异和不平衡性在徐(讠于)身上激发出的复杂文学品格,纯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转型过程中的一种典型现象.一 四十年代曾经写过《风萧萧》、《鬼恋》、《赌窟里的花魂》这些摄人心魄的都市作品的徐(讠于),仿佛任凭自己的乡村回
-
女性主义批评与莎士比亚研究
-
作者:
陈晓兰
来源:
国外文学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莎士比亚研究
克里奥
社会秩序
父系文化
安东尼
女性主义批评
《哈姆莱特》
《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
女性形象
女性人物
-
描述:
女性主义批评与莎士比亚研究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在“最具父权特征的莎士比亚的文本上大显身手,是不可避免的”。①诸种观点的对立与矛盾也是可预见的,然而对莎士比亚的女性主义阅读最终成了一种独立的批评却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始于六、七十年代的莎士比亚女性主义阅读,...
-
“郭沫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学术研讨会在厦门举行
-
作者:
安娜
来源:
郭沫若学刊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参加会议
学术讨论会
郭沫若作品
专家学者
女性观
文化局
厦门市
女性形象
郭沫若研究
学术研讨会
-
描述:
“郭沫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学术研讨会在厦门举行11月15—17日,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与厦门市文化局在厦门联合举办了学术讨论会。讨论会以“郭沫若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为主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从另一个侧面加深了对郭沫若生平、思想、作...
<
1
2
3
4
5
6
...
22
23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