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古典悲剧的形象类型
作者: 刘洪生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必然要求   悲剧形象   中国古典悲剧   形象类型   悲剧性   悲剧主人公   艺术形象   普通人   女性形象  
描述: 悲剧的艺术是凭借着悲剧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悲剧艺术形象的塑造决定着悲剧作品的品位。悲剧形象越鲜明、准确、生动,悲剧冲突也就越剧烈,越具有“悲剧性”,越能充分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影响读者或观众的思想情感。悲剧
海上茉莉花开——简析影片《茉莉花开》的女性主题
作者: 王东   张文东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八十年代   上海   悲剧性   母亲   影片   茉莉花   女性形象   女性生存   女性主题  
描述: “女性生活”一直是艺术所密切关注并积极探索的话题,而在十里洋场、风云变幻的大都市上海,女性生活则更成为风光旖旎的视野所在。候咏,这位曾蝉联金鸡奖最佳摄影奖的颇受关注的“新”导演,经过长达三年的精心准备制作,终于创作完成了一部“上海女性电影”——《茉莉花开》,并以其厚重的文化意蕴、独特的叙事方式、强大的演员阵容,让观众耳目一新。对于候咏个人来说,首次执导《茉莉花开》是一个建立自信、逐步完善成熟的过程,而对于他从摄影师到导演的事业转型,则更
田汉早期创作的女性审美转向
作者: 何光超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与肉   女主人公   审美观照   转向   审美意识   田汉   早期创作   爱情   女性审美   女性形象  
描述: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西方人文主义思潮如春风般唤醒了沉睡了千百年来的中国女性意识,一些知识女性接受了现代文明思想,开始寻求自身的解放与出路。与此同时,中国现代作家在创作中给予女性以前所未有的关注,他们从各个层面、不同视角对中国女
凸显与遮蔽:不同性别视角审视下的女性——从《红颜》到《做头》
作者: 吕树梅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影   男权社会   女性意识   影片   丈夫   性别视角   女性形象   上海女性   小说   家庭主妇  
描述: 凸显与遮蔽:不同性别视角审视下的女性——从《红颜》到《做头》
从女性视角解读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形象
作者: 刘娜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自我意识   男性化   父权统治   爱情   莎士比亚悲剧   哈姆莱特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女性主义  
描述: 从女性视角解读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形象
在历史转折处艰难重现——试论新时期女性剧作的女性意识
作者: 潘超青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群体   男性文化   新时期   女性独立   女性意识   女剧作家   人道主义   女性命运   家庭   女性形象  
描述: 新时期的戏剧创作,是在重提启蒙、高扬人道主义理想的大背景下展开的。80年代话剧文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去除文革以来根植在创作理念上的政治化倾向,恢复人的自我价值认定,重新确立“人不是一个处于服从地位的部分,而是自为的价值存在旧的思想观念。寻找、发现与确认自我成为主导话剧创作
艰难时代的另一种言说——东北沦陷区戏剧的性别视角解读
作者: 郑春凤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人性   东北沦陷时期   父权文化   戏剧创作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东北沦陷区   女性形象   剧作家  
描述: 艰难时代的另一种言说——东北沦陷区戏剧的性别视角解读
感伤·自恋·憧憬
作者: 刘勇刚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陈寅恪   异质同构   李商隐   杜丽娘   爱情   自恋情结   女性形象   陈子龙   意象   别传  
描述: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春日酿成秋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柳如是:《金明池·咏寒柳》黑格尔《美学》指出:“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而显现出来。”(第一卷四十九页)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就是创作主体心灵的感性显现。而典型化的意象更是潜藏着一个灵魂
《茉莉花开》以后,兼说关于上海的银幕形象
作者: 卡夫卡·陆   来源: 山花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导演   理发师   银幕形象   影片   茉莉花   女性形象   城市精神   女性主义   上海人  
描述: 《茉莉花开》以后,兼说关于上海的银幕形象
卷首语
作者: 暂无 来源: 清明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导师   散文   历史转型期   小说家   读者   道德标准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期  
描述: 卷首语
< 1 2 3 ... 39 40 41 ... 48 49 5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