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被塑走向自塑——铁凝长篇小说的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杨莉   张卫超   来源: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女性自我   女性形象  
描述: 铁凝的三部长篇《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可以看作一个女性大文本 ,对女主人公作了“互文性”的历时观照 ,从中可以看出女性与男性之间从“战争”到“和平”的演变 ,及女性自我和女性主体的成长进程 ,也可以看出作家对女性成长的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信心
魏晋六朝志怪小说情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天婵   来源: 福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开创性   历史延续性   女性形象  
描述: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情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是从情爱的角度来探讨女性 ,女性只能是作为妻子 ,作为情人的角度而被定位 ,被社会、被男性、被男权文化所赋义。这类女性以其传统性及其历史的开创性 ,在文学史上占据突出地位。
永恒的美丽--解读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马福群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小说   郁达夫  
描述: 本文在简短地叙述了我国女性形象的发展后,从郁达夫切身感到的"性"压抑、"生"的压抑角度入手,分析了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阐述了当时这一普遍的主题在女性身上的烙印.在此基础上,又指出了郁达夫小说女性形象给我们的意义.从而说明,这类女子形象具有永恒的美丽.
评析俄国批判现实义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王崇梅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暗的王国   自我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塔吉雅娜、卡捷琳娜、叶莲娜、玛丝洛娃四个人物为线索论述了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女性形象不断丰满的历程,通过对这些善良的、挣扎的女性形象的命运的分析,强调她们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与时代的脉博同步,相承而生的。
简析《骆驼祥子》中的两个女性形象
作者: 葛春丽   来源: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骆驼祥子   虎妞   小福子   女性形象  
描述: 老舍的名作《骆驼祥子》所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 ,虽然出身不同 ,追求不同 ,但最终同样沦落为旧社会的牺牲品 ,反映了旧社会妇女的共同命运 ,进而痛斥了旧社会对她们的摧残与毁灭
论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和审美价值
作者: 于宁志   来源: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和审美价值   郁达夫小说   女性形象  
描述: 郁达夫在小说中塑造了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零余者”形象系列 ,除此之外 ,郁达夫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女性形象也是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现象。这些女性形象体现出郁达夫在小说创作中的艺术探索和美学追求 ,具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蕴涵 ,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对郁达夫小说中女性形象及其文化与审美价值的分析开掘 ,会加深我们对郁达夫的文艺观和审美倾向的认识 ,从而丰富和扩大我们对郁达夫小说的整体性审视。
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的恶女人形象
作者: 李玲   来源: 文史哲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   男权立场   现代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对《围城》、《骆驼祥子》、《北京人》等经典文本的重读中 ,分析中国现代男性叙事文学在恶女人形象塑造中所表露出的男性对女性主体性的憎恨与恐惧。中国现代男性叙事往往把主动型女性妖魔化 ,把女性主体性诬为是对男性主体性的压抑 ,并且拒绝同情主动型女性的生命困境 ,以喜剧的态度丑化、嘲弄主动型女性 ,从而把试图僭越封建女奴道德的女性诽谤为谋夫、欺夫的恶女人。这背叛了从精神上解放妇女的现代文化观念 ,回归于封建男权道德 ,从性别意识领域暴露出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不足的缺陷
论丁玲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程秀美   来源: 池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解放   丁玲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结合丁玲的创作实践,着重分析了她所塑造的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形象及其典型意义,展现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轨迹,表现了妇女解放运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说明妇女解放不仅要有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更要铲除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同时还必须把它与民族的解放、全人类的解放连在一起。
唐代言情传奇中女性形象与传统文化制约下的男性情爱心理
作者: 李彤   来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文化思想   男性情爱心理   唐代言情传奇   女性形象  
描述: 唐代言情传奇是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中的一朵奇葩 ,作品中塑造的许多女性形象非常有特点。中国的文学创作一直是以男性作家为主。在唐代言情传奇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男性本位的传统文化思想 ,折射出传统文化制约下的男性情爱心理。
《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安多纳德——凄美的法国文学女性形象
作者: 陆月宏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凄美   女性形象   转变  
描述: 安多纳德是小说的两大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和奥里维之间的桥梁 ,正是通过她 ,他们两人才相知相遇。安多纳德是这篇小说的心灵世界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安多纳德在小说中刚出场时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形象。在经历了内心决定性的转变与爱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主宰了她的心灵世界后 ,她那凄美的女性形象方才完整地呈现出来。这种转变是通过爱的净化、苦难的净化与宗教虔诚的净化带来的。安多纳德的女性形象所代表的正是这样凄美的爱和虔诚的力量。它由最后的死亡与神秘信仰所带来的净化得到最终完成
< 1 2 3 4 5 ... 20 21 2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