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500 条
-
陈若曦后期婚恋小说创作论
-
作者:
吕雅清
来源:
世纪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父权社会
性别文化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通过各类女性形象和男性形象的塑造,海外华文女作家陈若曦在其后期婚恋小说创作中表现了父权社会的性别文化模式既限制了女性的发展,又束缚了男性的自由这一社会历史与现实。她把女性问题作为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和人的问题放在同一层面来探讨,以此进一步引发我们对人本身结构的反思。
-
赛珍珠作品中的女性主义
-
作者:
宗蔚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根源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赛珍珠
-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了赛珍珠的主要作品。它们真实地呈现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根源,并且通过男性和女性形象的塑造肯定了女性的力量及其特有的反抗模式,提倡人的平等及男女在相处的过程中互相尊重,互相体贴。
-
永远之女性,领导我们走―论郭沫若小说中的女性崇拜意识
-
作者:
王晓琴
来源: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崇拜
理想化
郭沫若小说
女性形象
崇高美
-
描述:
郭沫若在其一生创作的小说里,塑造的女性形象都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光明圣母”型人物:“五四”时期,“三不从”的觉醒的东方娜拉;三十年代,昂首阔步投身社会改革的女义士;抗战爆发后,在血与火中笑对人生苦难的大女人。她们身上注入了作者的美好理想,是引人走向真善美的圣洁女神,具有崇高美。她们身上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不仅记录了作者的心灵历程,而且展现了20世纪前半期中国时代壮剧的历史画卷,同时映照出中国现代妇女争取解放的光辉历程。郭沫若是以对女性的崇拜与赞美,以将女性形象理想化、审美化、神圣化,作为改革社会实现“人类
-
对女性神话的疏离——论老舍创作的女性观
-
作者:
程秋莹
来源:
开封大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神话
女性观
老舍
女性形象
个体意识
-
描述:
老舍在其一系列表现女性形象的作品中,善于从文化伦理的角度分析展示女性的命运,并在其作品中对传统伦理社会虚妄的女性形象大胆提出质疑,使其小说在描写表现女性形象时,渐渐疏离女性神话而坚持女性个体意识,表现出独有的女性观。
-
莎士比亚戏剧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刘娜
来源: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语言
女性形象
妇女观
女性主义
情节模式
-
描述: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女性形象、人物语言、情节模式三方面对莎士比亚戏剧进行解读,分析莎士比亚的妇女观及其根源。
-
“菲律宾人是世界的母亲”专访马科斯夫人
-
作者:
黄错坚
刘天梅
采访
许知远
采访
高远
图
来源:
东方企业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科斯
母亲
女性形象
菲律宾
世界
-
描述:
在世界的眼光里,菲律宾是一个充满喜悦,并且随时热衷于取悦一个更强大的强人的女性形象。还有谁比伊梅尔达·马科斯更能代表这种形象。[编者按]
-
耐克起用普通女人招引争议
-
作者:
里奇·托马赛利[美]
崔晨丹
来源:
国际广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消费者
广告业
耐克公司
女性形象
女性身体
-
描述:
为争取女性消费者,广告抛弃传统的完美女性形象。但是,“普通女人”广告潮流的重点还是放在女性身体上,这有别于人们的预期。[编者按]
-
职场女性如何面对压力?
-
作者:
暂无
来源:
女人世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场女性
事业
家庭
生活压力
女性形象
-
描述:
有时候真羡慕那些生活在古代的女性,因为无论从书籍还是电视中所看到的古代女性形象都是与“妇子无才便是德”联系起来的,也不用担心事业和家庭不能兼顾了。[编者按]
-
“昆仑”电影女性意识的独特话语
-
作者:
朱红梅
来源: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状态
女性意识
意识特征
“昆仑”电影
女性形象
-
描述:
“昆仑”电影属于战后电影的范畴。这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期,这个历史阶段的女性,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角色与类型。“昆仑”电影所反映的女性形象的数量之大、社会角色之多、性格类型之丰富、文化表现形式之多元化,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详细地读解“昆仑”女性主体意识的表现状态,剖析“昆仑”女性与政治、男性、婚姻等社会各因素的密切关系,思考中国女性在当时特殊历史条件下,从千百年来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弱势角色,到“觉醒——觉悟——反抗——斗争”新女性形象的变化过程,从而充分认识女性在整个人类社会变革活动中的地位
-
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对《亮剑》的另一种解读
-
作者:
陈雪婧
来源:
固原师专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惯例
生命价值
《亮剑》
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
描述:
在男权中心文化的社会里,女性从来都是作为与男性主体相对应的被动的客体而存在的,这种地位无疑也体现在文学作品当中。《亮剑》作为一部男人的戏,塑造的主要是男性英雄形象,女人只是戏中男性的陪衬,她们的生存目的是以所选男人为核心的,她们的生命价值的唯一依托点就是男性。女性主体意识在文本中完全没有体现出来,而这正是男性作家创作的惯例。
<
1
2
3
...
22
23
24
...
48
49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