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620 条
-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从爱情背景和社会背景看聊斋女性
-
作者:
尚振艳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情背景
《聊斋志异》
社会背景
女性形象
-
描述:
《聊斋志异》中描写了大批女性形象,她们在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既体现了女性美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女性丑恶的一面,通过对女性丑恶面的反映更加突现了女性美的一面。在社会生活中,她们勇敢机智地同恶势力做斗争,各方面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地发挥,这些人物形象丰富了古代小说的人物画廊。
-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论林译《迦茵小传》中女性形象的重构
-
作者:
罗列
来源:
外国语言文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翻译
女性形象
迦茵
-
描述:
林纾《迦茵小传》中的女主人公迦茵,是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中引起极大争议的女性形象,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解读林纾在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巨大时代裂变下对迦茵形象的误读与改写。迦茵形象的重塑及其在译入语社会的接受,见证了20世纪初中国性别观念的曲折变迁以及对新型性别秩序的想象与焦虑。在新旧观念和秩序共存的特定时期,翻译成为新旧观念抗衡与对话的场所。
-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特征综述
-
作者:
陈顺江
来源: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斗争
女性形象
莎士比亚戏剧
自由爱情
-
描述:
莎士比亚戏剧作品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情节异常生动丰富。他在刻画女性时,摆脱了封建教会和各种封建思想的影响,开创了描写女性的新天地。他强调了女性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主张女性有追求财富和幸福的权力,反对天主教的禁欲思想,用博爱来反对封建压迫,用歌颂友谊爱情个人品德来反对中世纪的等级制度。
-
曹文轩长篇少年小说女性形象论
-
作者:
林琳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观念
曹文轩
成长小说
女性形象
-
描述:
曹文轩的长篇少年小说以展现男性少年成长为目的.在小说中塑造了众多富有个性的男性少年形象.而女性也成为这一类小说不可或缺的形象,这些女性具有美丽、善良等特有的品质,这些品质使作品中的女性呈现出类型化、概念化的特征m女性作为一种性别符码在小说中也体现了作者的传统男权观念.
-
浅析卡夫卡《审判》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徐梦真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卡夫卡
审判
女性形象
-
描述:
卡夫卡的《审判》讲述了银行高级职员K离奇被捕的经历,写出了法无处不在、权利无孔不入的谜一样的氛围,K无罪而最终被杀的结局更令读者困惑不已。作品中出现的寥寥几个女性则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视角认识卡夫卡笔下的世界,看到他对女性既尊敬又恐惧的矛盾态度、对男权社会的疑问与指责及对双性交流的期待。
-
许地山作品选择女性形象的创作动因
-
作者:
肖丽艳
来源: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许地山作品
宗教
女性形象
-
描述:
许地山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大部分是女性,他选择女性做为主要人物的动因来自时代因素的激荡、宗教思想的融汇和自身情感的体验等三个方面,了解这些动因有助于分析许地山作品的创作思路。
-
徐小斌《羽蛇》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冯娟娟
来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新人类
男权社会的自觉认同者
女性形象
-
描述:
《羽蛇》是典型的女性主义的文本,在作品中活跃着丰富的女性群体形象。由于时代的因素和个体差异,导致了他们在男权社会的既定秩序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本文把作品中的女性分成三类来考察:男权社会的自觉认同者;痛苦挣扎在夹缝中的一类人;“新新人类”。揭示徐小斌在现阶段对于女性本体的思考。
-
鲁迅与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比较
-
作者:
孙艳秋
来源: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鲁迅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鲁迅与张爱玲这两位分属于两个文化时代的作家,在思想意识、文化观念和个人生命体验等方面,存在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对人性的缺点都有深刻的了解和体会,特别是对女性都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同情。但不同的是鲁迅是站在救国救民的高度来审视国民精神,改造国民性;张爱玲则始终站在潮流之外,发掘表现人生和人性的种种丑陋肮脏,她没有改造国民性的抱负,有的只是"同情的了解,了解的同情"。
-
美的毁灭——论《家》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简艳
来源: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
悲剧美
女性形象
-
描述:
巴金的代表作《家》描写了鸣凤、婉儿、梅芬、瑞珏四位典型女性人物形象。她们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而且更有美好的心灵和性格。作品通过她们悲惨命运的剖析,深刻地揭露、控诉了封建专制制度、封建礼教毁灭人性、毁灭美的罪恶。这正是《家》的悲剧价值及其恒久艺术魅力之所在。
-
西方文学男权视角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李宛悦
来源:
时代文学(双月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男性作家
刻板印象
诱导和压抑
女性形象
-
描述:
自父系社会确立了男性统治地位,男权思想就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在西方以基督教教义为文化思想核心和强大的集体无意识的影响下,西方男性作家男性性别视角,通过他们的想象和自我的理解塑造了他们笔下的"刻板印象"的女性,其实质是对女性性别的歧视与偏见的表现,其塑造的形象一旦被读者接受必然会对女性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诱导和压抑.本文试图从男作家对女性的写作角度,运用女性主义的批评观点去正确解读西方男作家笔下的女性意识观.
<
1
2
3
...
12
13
14
...
60
61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