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处境 】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论《羽蛇》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董梁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羽蛇》
处境
自我超越
女性形象
描述:
徐小斌在《羽蛇》一书中想象了五代女人的历史,以血缘为纽带刻画了众多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了掩盖在男性历史话语下女性的生存处境 ,谱写了一曲女性神话的挽歌.在整部作品中,作者塑造的四类不同女性形象不仅彰显出女性从古至今的不同生存处境 ,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理想女性和人类普遍生存意义的思考.
新旧交替时代女性的尴尬处境 ——论凌叔华小说中的三种女性形象
作者:
陈诤
来源:
文学界(人文综合学术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尴尬
处境
凌叔华
女性
描述:
新旧交替时代女性的尴尬处境 ——论凌叔华小说中的三种女性形象
新旧交替时代女性的尴尬处境 :论凌叔华小说中的三种女性形象
作者:
陈琤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尴尬
处境
凌叔华
女性
描述:
凌叔华的笔触及了高门巨族的闺中小姐、太太妇人和新式妻子,她以其特殊的视角描述了五四新文化以来女性的特殊处境 。她描写的女性是当时男性作家、甚至主流女性作家们极少触及到的。为我们展示了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妇女解放思潮外,其他女性们的尴尬处境 。
小说《桃之夭夭》的女性主义思想浅析
作者:
吕莲
来源:
青年文学家(B版校园写吧)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处境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形象
描述:
小说《桃之夭夭》的女性主义思想浅析
解读“女强人”
作者:
严小刚
来源:
学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处境
“女强人”
特征
演变
性别平等
描述:
的"女强人",挑战了传统女性形象,打破了男权统治下赋予女性的角色和地位,在社会分层结构中被归为既非男性,又非传统女性的层次中,使"女强人"群体在社会交往互动中面临或遭遇诸多尴尬处境 ,而导致这些处境 的根本原因在于男权统治下的性别不平等。
196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处境 与抉择
作者:
周海琳
吴琼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处境
1960年代
台湾
抉择
女性文学
描述:
1960年代的台湾女性文学并未朝着学院派精英们所期待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直线发展。在宽松又保守的环境中,女性文学创作中具有时代精神的个性化写作仍被官方主流话语排斥。在此处境 下,众多女作家向传统折回
局外人的寻求自我和拯救之路:莫里森黑人三部曲中的黑人女性形象解读
作者:
刘蕖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由选择
局外人
处境
黑人三部曲
责任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当代美国著名作家之一,她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的问世为她的小说创作定下了一个基准音调,也使得她以一个尖锐思想者和黑人代言人的身份介入了美国黑人文学的传统。在莫里森的所有作品中,《宠儿》、《爵士乐》和《天堂》因为它们的共同点—都涉及最终诉诸暴力的爱以及它们之间的延续性—莫里森在这三部作品中逐步发展了她的抒情史诗艺术,而构成了一个总结和梳理美国黑人百年历史的三部曲,因此它们被国内外的众多评论家称为为“历史三部曲”或者“黑人三部曲”。“黑人三部曲”不仅是莫里森的创作的高度升华,更重要的是莫里森
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研究:以《第二性》为例
作者:
衷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处境
他者
绝对他者
女性主义
第二性
描述: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是法国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家,是现代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第二性》奠定了波伏娃在女性主义思想史上的地位。波伏娃同时还是一名多产的作家,在其作品中她塑造了大量鲜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反映了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灌注了她的女性主义思想。所以,笔者认为,无论是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之集中体现的《第二性》,还是她的一些关注女性命运的小说都是波伏娃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深入解读《第二性》,分析和概述该书的女性主义思想的
小说《名士风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陈宇新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处境
超越
他者
西蒙娜·德·波伏娃
女性主义
描述:
表达了女性个体在不同处境 下体现出的状态。本文将对波伏娃《名士风流》小说中典型女性形象的分析同作者自身的成长经历、创作意图以及作者的女性主义理论思想相结合,分析存在主义女性主义思想以及灵魂伴侣萨特对作者
被“淹没”的他者:《都柏林人》中女性角色分析
作者:
万欢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处境
女性气质
内在性
女性他者
描述:
共有十五个短篇小说,是詹姆斯·乔伊斯塑造女性人物最多的一部作品,也是英国短篇小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由于当时爱尔兰的历史和环境的局限性,乔伊斯不可避免地将女性呈现为他者,为此不少批评家把他指责为厌女症者。在以男性利益为标准的强大父系社会中,男性占绝对的主体地位,而女性则不可避免地沦为他者。根据存在女性主义者西蒙娜·德·波伏娃提出的他者理论,即女性的劣势屈从地位不是由于生理差异而是由于文化造成的,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中女性他者地位的形成原因,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被“淹没”已久的人群。 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