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44 条
-
表象与真相
-
作者:
周灏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真实
新闻
表象
女性化
-
描述:
新闻“女性化”是引人注目的后现代主义现象。近十多年来,女性在大众传媒中的“席位”日益增加。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西方主流媒体为扩大媒介市场,逐渐表现出“女性化”的趋向。随着媒体中女性形象和女性议题的增加
-
花木兰:跨域文化中的女勇士
-
作者:
蔡小容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性化
女性化
花木兰
-
描述:
花木兰的故事千百年来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妇孺皆知。它最早源于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的乐府民歌《木兰诗》,诗中刻画了一位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女扮男装征战十二年,立下汗马功劳,最终辞去皇帝的册封而荣归故里。花木兰的形象在二十世纪的文艺作品中两度重现:一是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女勇士》(1976年),一是美国迪斯尼公司的动画片《木兰》(1998年),这两部作品将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花木兰分别移植到了华裔美国和美国的背景之下,对她的故事进行改写,赋予她新的面貌和内容。基于此,本文将“花木兰”视为一
-
论韦庄词清丽疏淡的独创性特征
-
作者:
孙艳红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韦庄词
女性化
词体特征
清丽疏淡
-
描述:
分析论述了韦庄词清丽疏淡的词体特征。韦庄词在整体上通过意象的转换形成了清丽的特征,保持了纤柔与婉转的女性化特点,但是在纤柔中蕴含风骨,在婉转中显现个性化的深情,使词在定型化中确立了主观化抒情的女性化特征。
-
论温庭筠词的女性化词体特征
-
作者:
孙艳红
来源: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温庭筠词
女性化
词体特征
-
描述:
呈现出鲜明的女性化特征。温庭筠的词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化情思的婉曲表达、感官意象的直接呈现和女性化器物和空间的大量抒写,为我们展示了温词香艳绵密的女性抒情特征。温庭筠处于词定型的关键时期,其词体的女性化创作倾向直接影响了后人对词体的认知,将词体引入了以女性化特征为正宗的发展之路。
-
《老人与海》的圣地亚哥英雄式谦卑形象解读
-
作者:
李晓丽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雄风度
《老人与海》
女性化
谦卑
-
描述: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成功地刻画了一个"重压之下能保持优雅风度"的英雄形象。不同于海明威笔下的其他英雄人物,《老人与海》中老人圣地亚哥在面对厄运、失败和风烛残年时展现出了独有的英雄式的谦卑。这种英雄式的谦卑形象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老人圣地亚哥对小男孩马诺林的依赖;圣地亚哥赋予喜怒无常的大海以女性的形象和特征以维持生计;老人对海洋生物尤其对大马林鱼既爱之又不得不杀之的矛盾情愫;以及老人"可以被毁掉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
-
论观音形象的女性化
-
作者:
徐一丹
来源:
华人时刊(中旬刊)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
观音形象
女性化
-
描述:
观音原本是男性形象,传入中土后就渐渐转变为女性形象,并固定在人们的观念之中。温金玉学者在《观音菩萨与女性》一文中也提出:“几乎所有的宗教最后都以母爱为依归,以母爱作为慈爱的代表。所以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中以女性形象出现,正是宗教精神的深刻反映。这一转变既体现了佛法无边,普度众生的思想,也反映出了佛教中国化、民族化、世俗化的过程。
-
中性风起
-
作者:
暂无
来源:
品位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洒脱
中性
女性化
女性形象
-
描述:
这个秋天,时装风潮大趋势转向中性优雅的女性形象,超级妩媚的女性化元素结合帅气洒脱的中性设计款式,让女人在这个冬天刚柔并济,展现了非同寻常的迷人气质。
-
论冯延巳词柔婉清雅的词体特征
-
作者:
张永文
孙艳红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冯延巳词
柔婉清雅
词体
士大夫
女性化
-
描述:
意识。冯延巳词超出了男子作闺音的传统模式,在本应欢畅的环境中融入了词人本体与时代的忧思,表现出深沉的人生悲慨,是冯延巳自身的士大夫情感,带有文人的特征,具有女性与文人形象合二为一的意味。然而这种情感的表达是婉曲含蓄、纤细敏感的,呈现出柔婉清雅的女性化词体特征。
-
浅析电视访谈节目“女性化”的局限:以《鲁豫有约》为例
-
作者:
李璐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访谈节目
鲁豫有约
媒介边缘化
女性化
女性形象
-
描述:
电视节目女性化是引人注目的后现代现象。凤凰卫视的电视访谈栏目《鲁豫有约》为扩大媒介市场,逐渐增加与女性相关的报道,推出了众多新的女性形象。她们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完美女性,但是却引发了更多人的追捧
-
女性化个性化政治化:试论女性作家丁玲的两种话语和二元价值观
-
作者:
张意薇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
政治化
丁玲
个性化
女性化
-
描述:
话语权就是人的生存权,话语方式就是人的生活方式.在五四思潮影响下崛起的丁玲,涉入文坛之初就以前卫而独特的女性意识打造了几个独立个性、追求自由生活的女性形象,而三、四十年代勃兴的革命文学传统,又催生了她用创作干预现实生活的文学品格.建国后,其思想中虽已不再是特定时代产生的那种自由与革命之间的矛盾,却也一直夹杂着个性与政治两种声音.作为一个高度政治化的女性,如何把握体制要求和文艺自由间的平衡,便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丁玲人生悲剧的成因,正在于她的这种二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