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人物】搜索到相关结果 177 条
-
浅析《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
-
作者:
袁丽丽
来源:
文学界(理论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
写作技巧
波特
女性人物
-
描述:
凯瑟琳·安妮·波特是美国杰出的女性作家,她的短篇小说更为她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和许多的奖项。她的人生经历和她所处的时代在她的作品中都有所反映。波特创作了许多女性形象,从女性的角度写女性解放,《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就是其中的一篇代表作。本文从人物、主题及写作特点如意识流、讽刺、第三人称及其与宗教的联系等方面分析了这个短篇故事。
-
不同的女性人物,相似的人生经历
-
作者:
梅丹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方社会
种族观念
淑女神话
女性人物
-
描述:
《百舌鸟之死》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哈帕·李(Harper Lee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其著名代表作,而威廉·福克纳的《干燥的九月》堪称是短篇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在这两部小说中,作者都生动地刻画了生活在美国南方社会的鲜明的女性形象,赋予了她们南方社会的特质和人生经历。本文通过对两位女性相似心路历程的探析,展现南方淑女神话影响下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们对南方旧观念的颠覆。
-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张文静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审美
梅里美
女性人物
-
描述:
梅里美是十九世纪法国的著名作家,被誉为“法国中短篇小说的第一位大师”。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中短篇小说上,尤以女性人物形象塑造见长。本文笔者将从“野性回归型”、“宿命论者”、“宗教救赎者”,以及一般贵族女性形象四个方面来分析梅里美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并探讨梅里美独特的审美取向。这种取向暗含了他对未经所谓的“文明”玷污或异化的野性美的呼唤和颂扬,以及对文明社会道德观念的否定和批判。
-
《左传》女性人物形象及意义
-
作者:
吴美卿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左传》
女性人物
-
描述:
《左传》女性人物形象 ,从总体上可以分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两大体系。其对女性形象的刻划是本着“劝惩”这个目的的 ,力图做到“书美以彰善 ,记恶以惩戒” ,并由此形成的艺术意义对后世叙事文学人物的刻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哈代作品中女主人公“拔示巴”形象解读
-
作者:
何宏伟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教情怀
圣经原型
拔示巴
女性人物
-
描述:
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系列除《远离尘嚣》外,《还乡》、《一双蓝蓝的眼睛》等作品中也有着拔示巴的原型。通过比较她们的经历与性格可以看出,哈代对于基督教文化的精神内涵的深刻体会和娴熟的运用圣经原型人物的高超手法及其深沉的基督教情怀。
-
鲜明与生动的北国和江南女性人物画廊:曹禺和夏衍的剧作比较
-
作者:
张慧
来源:
科教导刊(中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夏衍
剧作比较
曹禺
女性人物
-
描述:
曹禺和夏衍同是我国三、四十年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把自己对现实,对生活的感受融入作品当中,塑造出一批精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以独特的审美效果为世人所瞩目。这些剧作中的女性形象存在着非常强的可比性。
-
浅析曹禺前期剧作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李芳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魅力
女性人物
爱情自由
-
描述:
曹禺的剧作被称为是“人物心灵的艺术”,他一生都在探索着人,探索着人生,探索着人类,探索着人的灵魂。最引人注目的是女性形象的塑造。
-
浅析曹禺前期剧作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李芳
来源:
文艺生活:下旬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魅力
女性人物
爱情自由
-
描述:
曹禺的剧作被称为是“人物心灵的艺术”,他一生都在探索着人,探索着人生,探索着人类,探索着人的灵魂。最引人注目的是女性形象的塑造。
-
简析薇拉·凯瑟对女性人物的双重态度
-
作者:
李文华
来源:
山东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重态度
男权思想
薇拉·凯瑟
女性人物
-
描述:
本文通过对著名美国女作家薇拉·凯瑟的两部小说<波西米亚女郎>和<一个迷途的女人>的对比解读,简要分析了作者塑造的女性形象.并且提出作者对女性人物的双重态度,即:主张女性应该具有理性和独立自主的思想:但同时也表达了女性人物的一生还是应当以好男人为其人生支撑的男权思想倾向.
-
阿瑟·米勒戏剧女性人物解析
-
作者:
暂无
来源:
作家(下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瑟·米勒
原型
话语权
女性人物
-
描述:
从“话语权”的丧失及舞台位置看,阿瑟·米勒笔下的女性形象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为传统理念所推崇的“贤妻良母”型,没有话语权,在舞台上不处于中心;一类为拥有一定的话语权,以负面形象出现在台前,体现“美狄亚”原型;最后一类为表现主义作品中的“影子人物”,由此可见米勒在创作上的一定局限性,但归根结底,社会心理、文学传统、作品风格决定作家的人物塑造。
<
1
2
3
4
5
6
...
16
17
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