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人物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2 条
-
利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
作者:
刘思亮
来源:
中学语文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生
爱情观
女性人物形象
培养
-
描述: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转折时期,这个时期中学生的价值观、爱情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可塑性大;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有着独特的美学意义,这种美学价值对引领学生的精神、培育学生正确的爱情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还要熏陶其情感,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以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
-
从白朴杂剧探析其女性意识
-
作者:
汤晓丹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人物形象
白朴
杂剧
-
描述:
白朴是金元易代之际以文学世家的名士身份投入杂剧创作的先驱者之一。白朴创作的杂剧被后人传为佳颂,尤其是《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而对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文章重点剖析了白朴杂剧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女性进步意识,并对其思想的影响及局限性进行了阐释。
-
丑陋的堕落天使:张炜小说《你在高原》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
作者:
阎怀兰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炜小说
《你在高原》
女性人物形象
审丑
-
描述:
张炜小说《你在高原》中,出现了一批由美蜕变为丑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们面对生存的困境,选择了灵魂的堕落,将身体工具化,从受难者爬升为施难者,在美蜕变为丑的堕落中享受审丑本能释放的快感。这类女性人物形象,具有显真、扬善、求美的审美价值。
-
浅谈《托尔斯泰研究》中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李梦云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分析
《托尔斯泰研究》
总结
女性人物形象
-
描述:
《托尔斯泰研究》是杨正先教授立足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详细地评析了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和《复活》三部作品,并以这三部作品为例深入探讨了托尔斯泰的文学艺术思想。他以令人折服的精妙分析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独到的分析,特别是对于其中女性角色的分析更是入木三分。本文在仔细研读《托尔斯泰研究》的基础上,试对其中的女性角色的分析进行的简单总结。
-
从莎士比亚的作品透视其女性观
-
作者:
王发展
来源:
作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主义
女性人物形象
威廉·莎士比亚
女性主义
-
描述: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同时也是该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无一不绽放着推崇人性、自由与平等的人文主义光辉,而他成功塑造的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则有力地彰显了萌生于那个时代并根植于他头脑中的女性主义色彩。但是,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莎士比亚在其作品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也并未逃出封建社会的樊笼,她们身上所具备的女性主义光环也只是相对的。本文从莎士比亚作品中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形象出发,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故事情节和社会背景等,透视其富有时代特征的独特女性观。
-
老舍与蔡万植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比较研究
-
作者:
韩玉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人物形象
蔡万植
老舍
30年代小说
-
描述:
20世纪30年代西方文明思想席卷全球,即便是在中国和韩国这样的儒教国度,民主自由的种子也开始萌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中韩两国,传统的儒家封建思想始终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三从四德和男尊女卑的观念依然根植于人们心中,女人们依旧过着被压迫的悲惨生活。即便开化思潮的先锋已经吹响了女性觉醒和女性解放的号角,女人们还是很难从以男性为绝对中心的封建制度中解放出来。加之当时的社会动荡和经济萧条,不少女性甚至不得不选择卖淫的方式来维持家庭的基本生计。老舍(1899-1966)和蔡万植(1902-1950)是中韩两国现代文坛
-
中国民族歌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人性回归:写在中国首届歌剧节开幕之后
-
作者:
彭梅
来源:
人民音乐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民族歌剧
中国歌剧
女性人物形象
女性角色
歌剧创作
女性形象塑造
人性化
人性回归
女大学生
女性主义
-
描述:
2011年11月6日,中国首届歌剧节在福州开幕,从11月6日到11月30日,整个歌剧节历时近一个月,期间上演了16台歌剧,堪称我国歌剧艺术界一次空前的盛会。在这16部歌剧中,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品都是以女性形象作为歌剧的主人公的,在女性形象塑造上,较之以往都有了很大的不同,突出地表现为一种人性化的回归。 一、中国民族歌剧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回顾 自从中国民族歌剧诞生以来,女性角色的塑造一直都占据主流地位的,从黎锦晖对歌剧的探索开始,在他的《麻雀与小孩》、《可怜的秋香》、《葡萄仙子》中,都是以女性作为歌剧主人公。而
-
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白惠
杨淑君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威尼斯商人》
仲夏夜之梦
第十二夜
斯特拉特福
女性人物形象
新兴资产阶级
喜剧作品
人文主义思想
形象解读
鲍西娅
-
描述: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1564年4月,他出生在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一个市民家庭中。父亲是一位经营羊毛和皮革的商人。在莎士比亚七岁那年,被家人送到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学习,经过6年的学习他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知识,而且对拉丁语和希腊语也有了了解。后因家庭原因
-
潮州歌册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肖少宋
来源:
广东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接受者
潮州歌册
民间说唱艺术
民国时期
女性人物形象
潮汕地区
新加坡
女性形象
-
描述:
潮州歌册是清初以来在广东潮汕地区广泛流传的民间说唱艺术,并于晚清民国时期随着潮人的足迹渐步传播至海外有华人生活的国家与地区,如新加坡、泰国等。潮州歌册的表演者与接受者皆以女性为主,受此影响。
-
浅谈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
作者:
张旭丹
来源:
成功(教育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张爱玲作品
女性人物形象
文坛
三四十年代
时代变迁
旧上海
女性形象
现代女性
天才
-
描述:
在三四十年代的旧上海,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一位天才女作家横空出世,成为当时文坛上最璀璨的明星.她一出手便是经典,一上路便是巅峰,以其苍凉的笔调,奇谲的想象,震惊了整个文坛.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张爱玲的名字伴随着她奇丽而又精美的佳作流传到今天,并逐渐在风云中流露出她丰厚而又瑰丽的魅力.张爱玲用她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生活在那个特定时代中的人们,特别是乱世中的现代女性的基本生活状态,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剖析,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女性形象.她的作品为我们文学宝库又增添了一批独特的女性形象,给当时的精神食粮匮乏的读者以一种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