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55 条
-
关于“女性主义”问题研究综述
-
作者:
孔云梅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运动
女性主义
-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是 2 0 0年来国际妇女运动的产物 ,它既与社会实践联系密切 ,引发了浩大的女权运动 ;近几十年又在理论上日益丰富 ,以“多元化”的原则兼容并蓄并得到巨大发展
-
没有女人的男人──也论海明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隋燕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明威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很多评论家对海明威塑造的女性形象颇多微词 ,认为他塑造的女性形象太单薄 ,被简单地两分化了。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对此进一步探讨。通过对海明威笔下的几位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的细致分析 ,本文作者
-
后现代语境中的职业女性与女性文学
-
作者:
田小枫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女性
躯体写作
后现代
女性主义
-
描述:
职业女性是后现代社会语境中发展成熟起来的新的女性形象,职业女性不仅开启了妇女解放历史上的新篇章,而且营造了女性主义文学中的新形象。本文分析了当前文学对职业女性生存状态的反映以及职业女性的躯体化写作倾向,并从两性文化的角度反思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
-
乔伊斯笔下的女性
-
作者:
彭珍珠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再现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都柏林人》中,乔伊斯以同情的笔触再现了被禁锢在家庭范围内的传统女性的挫折和困苦,对限制女性生活的男权文化进行了批判。乔伊斯同时也刻画了独立自主、具有自我意识、敢于挑战传统的女性,从而有力地反驳了乔伊斯物化女性的观点。在《尤利西斯》中,乔伊斯更进一步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莫莉·布鲁姆。具有独立思想和判断力的莫莉·布鲁姆对夫权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嘲讽。她超越了以往的女性人物,是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
-
解剖不是命运——对《灶神之妻》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朱志玲
来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灶神之妻
叙述视角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灶神之妻》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它以母亲的成长为蓝本,讲述了战乱期间一位中国妇女不幸的婚姻,揭露中国传统的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所做出的反抗。本文从叙述视角、女性形象等角度分析作品中所蕴藏的女性主义内涵。
-
女性主义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从《黑娃》看托妮·莫里森的女性主义立场
-
作者:
李琴
来源:
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文化
《黑娃》
女性主义
-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的小说以自己作为黑人女性的特殊经历为依托 ,从一个黑人女性主义者的角度 ,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黑娃》通过对黑人女性的分析 ,阐释了托妮·莫里森的女性主义立场
-
莎士比亚的女性主义意识与《驯悍记》
-
作者:
鞠蕊
来源:
唐山学院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
莎士比亚
人文主义
女性主义
-
描述:
结合莎士比亚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状况,通过对其早期喜剧《驯悍记》的结构和剧中女性人物性格的分析,揭示作家真实的创作意图,阐明莎士比亚的女性主义意识。
-
私人生活--欲说还休的女性故事--论陈染的《私人生活》和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
-
作者:
徐珊
来源: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情谊
孤独意识
女性自我
女性主义
-
描述:
九十年代,陈染、林白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为创作出发点,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和<一个人的战争>里,从孤独意识、躯体觉醒、女性情谊等方面呈现女性自我,挖掘个人经验,讲述了女性丰富独特的私人生活,对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
《昆昌昆平唱本》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影响
-
作者:
廖宇夫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唱本
社会影响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论文旨在通过女性主义角度对《昆昌昆平唱本》中的四个女性形象重新进行解读,揭示其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心理——父权文化心理。同时,通过文学对现实的干预作用来讨论《昆昌昆平唱本》中女性形象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
方方作品《奔跑的火光》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陈瑶
来源:
江淮论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作家方方不是一位女性主义作家,她作品中的女性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人。但是方方的近作《奔跑的火光》中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女性意识,体现了女作家对处在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女性生存境况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挖掘出女性自身的弱点,审视着女性的灵魂,显示出其女性意识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