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2658 条
-
女性主义视阈下《华伦夫人的职业》之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朱艳
来源:
艺术科技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伦夫人的职业》
新女性
女性主义
-
描述:
的薇薇两位女性形象。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身处男权制社会下的、靠从事不光彩的职业跻身上流社会的华伦夫人和新女性的代表薇薇两位女主人公。透过剧本我们可以看到,萧伯纳对女性反叛精神的肯定和对毫无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的女性所给予的极大同情。
-
寻求平衡:论《简·爱》中的女性主义
-
作者:
曾雪梅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衡
传统观念
女性主义
-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中的女主人公长期以来作为维多利亚时代最典范的叛逆女性形象为人们所熟悉 ,然而也有一部分女性主义评论家认为《简·爱》其实是在维护传统的社会体制。《简·爱》具有两面性 ,既
-
回眸:新时期女性写作的缘起
-
作者:
邓如冰
来源: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流文学
摹仿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
-
描述:
的热情关注和独特解释奠定了她们在十年文学史上的地位;从潜意识层面看,这也是她们为了置身于主流文学史而“摹仿”男作家的写作策略。与此同时,女性主义的意识在作家们对男/女关系的叙述和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流溢出来。
-
欲说还休:从《菊花》解读约翰·斯坦贝克的女性观及其矛盾性
-
作者:
杨坤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矛盾性
悲剧
女性主义
-
描述:
的社会背景,分析对伊莉莎的女性主义内涵及其矛盾的个性,以此探讨斯坦贝克女性观的矛盾性。本文指出女主人公的悲剧性命运反映了作者对女权运动中争取自由的女性的态度,斯坦贝克的态度也代表了同时代的男性对女性社会角色认知的局限性。
-
从神话到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女娲原型
-
作者:
李小玲
来源:
北方论丛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娲
神话原型
女性主义
-
描述:
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入手 ,结合女性主义批评去解读中国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深刻内涵 ,即回溯到更原始更深层的传统文化中 ,并进而寻求它的当代状态 ,可以打通神话和现代的界线 ,寻求两者之间的契合点
-
女性主义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从《黑娃》看托妮·莫里森的女性主义立场
-
作者:
李琴
来源:
甘肃高师学报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文化
《黑娃》
女性主义
-
描述:
托妮·莫里森是著名的美国黑人女作家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的小说以自己作为黑人女性的特殊经历为依托 ,从一个黑人女性主义者的角度 ,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黑娃》通过对黑人女性的分析 ,阐释了托妮·莫里森的女性主义立场
-
佛学之女性研究-近二十年英文著作简介
-
作者:
李玉珍
来源:
新史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宗教经验
佛教史
比丘尼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主在引介近二十年來研究有關佛學與女性之英文著作。在這一勃興的領域中,許多研究者本身即是佛教的信仰者。以是,她們將其宗教經驗帶入其學術研究中,而使她們和以往以經典或佛教社會經濟史的研究有了相當的區隔,這些研究大體著重在機個議題:一、佛教中的女性形象,二、比丘尼教團史,三、比丘尼的生活世界,四、女性主義與佛學。將信仰與學術結合所形成的佛教的女性主義研究,也反映了目前全球女性在提昇其宗教角上的努力。
-
悲情红颜,无法置换的角色定位
-
作者:
姚淑女
来源:
艺术评鉴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宫·甄嬛传》
女性主义
抗争
-
描述:
《后宫·甄嬛传》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因为特定的目的驱动向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的观念发起抗争,展现了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但因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特定的历史环境将女性角色的定位为“男权制度下的卑微的男性附属品”,最后这样的抗争均以失败告终,但所散发的女性主义精神仍熠熠生辉。
-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最蓝的眼睛》
-
作者:
张蕾
来源:
长安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性别歧视
女性主义
女性处境
-
描述:
作品《最蓝的眼睛》中以主人公黑人女孩佩科拉在悲惨的处境下渴望拥有一双最蓝的眼睛而祈求待遇平等这一故事为主线,描述了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下备受歧视和折磨的悲剧命运。本文试图从小说中黑人女性的人物命运出发,如大多黑人妇女、妓女和少女佩科拉的人生遭遇,分析此问题的深层社会根源,以便更好地理解托妮·莫里森小说中的女权意识。
-
也谈《西游记》中女性人物的欲望及分类:与刘双四先生商榷
-
作者:
陈晓曦
来源:
特立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欲望
《西游记》
女性主义
女性人物
-
描述:
刘双四先生用"四欲说"即色欲、食欲、情欲与无欲的分析框架,讨论《西游记》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指出有欲望的女性必受其拖累,惟有无欲才受到崇尚。刘文指出这背后隐藏了吴承恩本人的欲望观和男权思想。实际上,"食欲说"没有揭示女性妖魔的本质,"情欲说"并不能反映吴承恩的"男权思想","色欲说"也有欠周全,而"无欲说"尚待分梳。总之,"四欲说"不能概括《西游记》的全部女性人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