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玛格丽特·埃特伍德《毛团》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作者: 章学文   来源: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毛团   男性父权制   玛格丽特.埃特伍德   女性主义  
描述: 通过对玛格丽特.埃特伍德短篇小说《毛团》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探讨西方女性在男性父权制社会中所承受的来自于职业竞争和自身情感纠葛的双重压力,以及她们的反抗精神与方式。
《荆棘鸟》中“魔女”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傅莉莉   来源: 襄樊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魔女形象   天使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荆棘鸟》中有两个颇具反面特征的女性形象:玛丽.卡森和贾斯丁.奥尼尔,从澳大利亚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重新解读小说中的这两位“魔女”,指出二者的“魔女”身份实际上是父权社会对女性追求自主和解放的压抑和报复,是对真正的女权战士的扭曲和恐惧的表现。
迎合中的抗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利蓓加与斯佳丽
作者: 何蔷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利蓓加   女性主义   斯佳丽  
描述: 作为《名利场》和《飘》中的著名女性形象,利蓓加与斯佳丽所获得的评价向来都是褒贬不一。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来,二者虽然所处的时代背景各不相同,但是她们同样为了生存在男权社会中进行抗争,这种抗争同时又伴随着迎合、无奈与妥协。
女性主义广告批评反思
作者: 韩素梅   来源: 广告大观(理论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广告批评   女性主义   性别  
描述: 在市场经济催生下的商业广告以消费欲、性欲和权力欲为利益诉求点,这也是女性主义对广告进行批评的主要依据。然而,为了达到对消费欲和权力欲的批判,女性主义广告批评却出现了去除或忽视性别内涵的批评趋势,造成
解读《日用家当》中蒂的形象
作者: 杜寅寅   来源: 科技资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角色塑造   女性主义   文化遗产  
描述: 《日用家当》是美国当代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1944--)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作者通过对待家庭文化遗产"被子"的不同态度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三位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本文旨在对蒂的人物形象重新定位,从而发现蒂身上所特有的,代表当代美国黑人的文化遗产观和对抗压迫的鲜明特点。
女性主义眼光下的《挪威的森林》
作者: 阎伟   来源: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缺失   《挪威的森林》   女性主义  
描述: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男性话语的叙事作品,小说中一些女性人物形象,在叙述者菲勒斯中心主义倾向的影响下,成为满足男性欲望的工具或祭品。而以往的评论者却忽视了作者这一价值观对女性人物所造成的戕害,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面临着三大问题:“性”与“爱”的分离、身份缺失以及“阴茎羡慕”。
颠覆男权文化,重塑女性自我——美国作家乔安娜·拉斯《雌性男人》的女性主义透视
作者: 利春蓉   来源: 前沿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雌性男人》   女性乌托邦   女性主义  
描述: 《雌性男人》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乔安娜.拉斯的代表作,也是美国七十年代最富争议性的作品之一。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从基本主题、女性人物塑造以及叙事策略三方面,分析这部女性乌托邦小说,透视作者鲜明而激进的女性主义写作立场。
女性人类学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作者: 刘世风   马建福   来源: 青海民族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教育   女性人类学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人类学就是将女性主义研究理论与人类学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弥补传统人类学研究和女性主义研究理论的不足和偏颇。同时,女性人类学不局限于对女性的研究,其研究范围是也包括男性在内的社会性别研究、性别关系研究。本文梳理了女性人类学起源发展的脉络、主要理论,尝试性的探讨了女性人类学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论高校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的教学及其矛盾
作者: 严壁   王宏维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   高校   矛盾   女性主义  
描述: 的教学机遇与挑战并存,须努力解决好三个主要矛盾:国(海)外女性主义与本土化女性主义在学理背景、教学理念之间的矛盾,实用性、应用性女性课程与女性学/社会性别研究课程在政治主旨与技术性之间的矛盾,教学中理论与社会行动之间的矛盾。
试析我国当代女性文学
作者: 颜燕   来源: 韶关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现象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描述: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一直备受关注,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回顾近20年来的女性文学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找回失落的女性”,“寻求女性新定位”,“建构女性内心世界”。女性文学写作方式有欲望化写作、超性别写作、个人化写作、颠覆化写作等。这些发展历程和写作方式是社会精神生活的折射、个人意识的宣泄和对社会现实的回避及个人独立自由的反映。
< 1 2 3 ... 11 12 1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