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217 条
-
空间介入性别 性别协商的配对竞赛理论刍议
-
作者:
吴郑重
来源:
地理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侧体交换
性别亲同
女性主义
配对竞赛理论
性别协商
-
描述:
当前女性主义与妇女运动的最大难题之一,在於以身分认同作为性别本体论的理论瓶颈,以及用地位平等的类同主张作为追求性别正义的行动困境,而其後果之一就是「置身事外」还「理直气壮」的男性缺位。因此,本文试图
-
百年中国女性文学史的写作历程及史观演变
-
作者:
王玉琴
来源:
天府新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史
女性文学史写作
性别诗学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主义
-
描述:
十七年”、“八九十年代”与“新世纪十年”五个阶段,女性文学史现也从男性史家的男女平权观、女性才德观,逐渐过渡为女性史家强调现代人文精神与女性主体意识。在对女性主义思潮的引进与反省中,新世纪以来的女性文学史书写承前启后,逐渐淡化性别批判强度,转向对女性情感书写策略和自我存在意识的探讨。在中国文明与外来文化的融合中
-
女性文学:解药何在?
-
作者:
于忠兰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雌雄同体
中国女性文学
解药
女性主义
回归
-
描述:
西方女性文学理论为女性文学的发展指引了方向,中国也出现了一批年轻的女性作家,她们以不同的叙述方式表达了对于西方文学理论的回应,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在某些作家的作品中出现了回归和开倒车的现象,中国女性文学到底应该怎么走?应该走向何方?解药何在?这是我在论文中所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
通过艾米莉的I’m Nobody及李清照的《声声慢》浅析中西女性文学的差异(英文)
-
作者:
臧琪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清照
I’mNobody
艾米莉
女性主义
《声声慢》
-
描述:
艾米莉和李清照分别是西方和中国文学史上突出的女诗人。艾米莉的代表作I’m Nobody运用了西方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分析法,使之成为西方女性文学的代表作。而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典型的闺怨诗,被中国女性文学视为集大成之作。该文旨在通过对艾米莉与李清照的代表作进行比较,进而简单分析中西女性文学的异同,加深人们对女性文学的认识,提高人们对女性文学的关注。
-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简·爱》对《傲慢与偏见》的超越
-
作者:
李素芬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简·爱》
《傲慢与偏见》
简·奥斯丁
夏·勃朗特
女性主义
-
描述:
《简·爱》和《傲慢与偏见》分别是夏·勃朗特和简·奥斯丁的成名代表作。作为19世纪英国文坛两位极其重要的女性作家,简·奥斯丁在其作品中首次表现出女性主义思想,对英国女性文学的产生起了开创性的作用;而夏·勃朗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了超越。
-
陈染作品中的自恋情结
-
作者:
于海芹
房永彬
来源:
北方文学(中)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之躯
陈染
孤独意识
自恋情结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新时期的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一道另类的风景线——陈染,一位九十年代左右风格独特的青年女作家,感性,却痴迷于哲学和精神分析。陈染以及与她同时代的一些女性作家共同为女性文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她们的创作,多是以“私人生活”为题材、以个人话语尤其是女性话语为载体、以“自恋”情结为突出表征的个人化写作,并迅速弥漫新时期文坛。
-
姜文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代晨光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塑造观
姜文电影
两性对立关系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在中国新一代电影导演中,姜文作为不可多得的怪才,以自己对电影叙事的独特理解,塑造出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在其导演的四部电影作品中,人物形象不再是中国早期电影中单向度的扁平人像,许多鲜明人物形象被成功塑造的同时,还被深深的打上了姜文独特风格的烙印。而在其充满“姜氏色彩”、习惯于充斥着血性“纯爷们儿”的男性人物形象的电影中,女性人物形象作为电影作品的一部分,以一种独特的姿态,形成一种既有机统一于电影叙事表达中,又独特跳脱自成一格的微妙存在。这些人物包括——《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米兰和余北蓓,《鬼子来了》里的鱼
-
从女性雕塑家的视角出发:试谈我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静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真实
内在美
造型特征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女性主义这个词是西方女性提出的,要求与男性一样自由与平等。女性艺术家脱颖而出,改变了艺术界的现状,她们用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尊重,用独特的艺术语言拓展了艺术的领域。女性形象自古以来没有淡出过艺术舞台
-
父权社会中的女性主体建构-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作品女性主义分析
-
作者:
何欣怡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
小说与戏剧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克莱斯特
-
描述:
海因里希·冯·克莱斯特(1777-1811)是德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德国文学史上一位极具争议的作家。他生活在古典文学向浪漫文学转型的时期。克莱斯特是德国最早一批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家,其作品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作家本人对自己的文学流派归属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明,其作品很难被简单地归入浪漫主义文学范畴。世界和人生对于克莱斯特是一个不可知的谜题,而他本人也是一个谜。他只活了34个年头,生前未得到重视,20世纪以来才被学术界重新发掘,其作品的思想感情与创作技巧才得到广泛的认可。 论文选取该作家的三部小说:《智
-
马尔克斯小说爱情主题研究
-
作者:
李贞琤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孤独
疾病
马尔克斯
爱情
女性主义
-
描述: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拉丁美洲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凭借《百年孤独》夺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纵观其小说创作历史,爱情主题逐渐从边缘提到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本文从《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苦妓回忆录》等作品入手,探讨其笔下爱情主题的丰富内涵,分析其与孤独主题、疾病死亡主题、婚姻与性主题、乱伦主题、社会传统主题的关系,展现其所追求的超越现实的爱情必须克服诸多艰难才能实现。透过爱情主题的研究,折射拉美社会的历史、
<
1
2
3
...
15
16
17
...
20
21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