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975 条
-
从女性主义文学角度分析艾丽斯·沃克和托妮·莫里森小说人物塑造的异同
-
作者:
王雪
来源: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
托妮·莫里森
人物塑造
艾丽斯·沃克
女性主义
-
描述:
美国著名黑人女性作家艾丽斯·沃克和托妮·莫里森的作品积极探讨女性意识和黑人女性身份问题,关注黑人女性在种族、性别、阶级等压迫下的生活状态。从女性主义文学角度出发,分析两位黑人女作家小说中塑造的黑人女性人物特点,阐释两位作家在塑造人物自我追求道路上的选择及其女性主义思想的异同。
-
寻找与安放:《骨》与《接骨师之女》的互文性阅读
-
作者:
张静
杨雪莲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
《骨》
《接骨师之女》
“骨”
女性主义
-
描述:
美籍华裔作家伍慧明的小说《骨》与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有着共同的主题:关注中国第一代移民与他们出生成长在美国的后代之间的矛盾与和解,尤其注重母女之间关系的探讨。而两部小说又不约而同地使用了一个共同的意象——"骨"。"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向来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有着深刻的文化内蕴,两部小说中的"骨"也有着多重含义。该文以两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不同的侧面分析"骨"这一意象的深远意义。
-
男权文化语境中一代才女的审美焦虑——论晚唐诗人鱼玄机
-
作者:
孙艳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自由审美
审美焦虑
奴性审美
女性主义
-
描述:
晚唐女诗人鱼玄机是男权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人物。在男权话语的压制下,她坚持“我手写我心”,为自己和广大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控制和压迫,既铸就了诗人的常规心理范式,又激发了诗人作为女性主体意识的因子。这种既依附于男权文化又想与之背离的对抗性心理,形成了诗人创作中特有的审美焦虑。诗人题材的选择和语言特点,都折射出男权文化语境中女性诗人矛盾对立的审美维度。
-
从《法国中尉的女人》探析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
-
作者:
邵林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萨拉
《法国中尉的女人》
男权意识形态
福尔斯
女性主义
-
描述:
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被誉为女性探索自我和自由的经典读本。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该小说是在男性的叙事中用男性的视角来虚构女性人物,因此并非是一部女性主义小说。本文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来解读
-
女性题材美剧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女性主体建构研究
-
作者:
金晓聚
来源:
西部广播电视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他者
主体建构
女性题材
美国电视剧
女性主义
-
描述:
21世纪以来,以女性人物为主角,以现代独立女性的立场结构故事,以女性观众为主要收视定位的女性题材美剧大量涌现,其众多文本与大众文化复杂的交互影响力不可忽视。本文旨在通过对这类女性题材美剧文本的分析,揭示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其文化内部女性主体的建构策略和特点。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假日》
-
作者:
王喆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实现
《假日》
父权社会
波特
女性主义
-
描述:
《假日》是美国当代女作家凯瑟琳·安·波特的一部较少被提及的优秀短篇小说,延续了波特一贯的女性主义写作主题。通过对穆勒家中的女性、文中第一叙述者—女艺术家"我"的形象塑造;及对其"第二自我"—哑女奥蒂
-
论乔叟的妇女观
-
作者:
张炼
来源: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斯妇人
乔叟
妇女观
厌女
女性主义
-
描述:
西方学者对乔叟的妇女观一直颇感兴趣且对此争论不休。许多论者认为乔叟对女性抱有同情,而另外一些论者坚称诗人的女性人物受到了男权主义的厌女传统影响。中国学者对乔叟的女性人物或女性主义研究解读仍有待深入
-
重构自我与历史:1995年以后中国女性主义写作的诗学贡献―论《无字》、《长恨歌》、《妇女闲聊录》
-
作者:
荒林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土实践
重构
话语权力
诗学策略
女性主义
-
描述:
本文通过分析张洁、王安忆和林白的小说《无字》、《长恨歌》和《妇女闲聊录》,指出这三部长篇小说虽然述写了三个不同地域的三种以上不同的历史,却采取了共同的本土女性主义诗学策略:其一是女性主人公在复杂经验
-
从《以斯贴记》看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生存策略
-
作者:
靳洁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从属地位
以斯贴记
生存策略
女性主义
女性
-
描述: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从社会地位、性格特点、命运三个方面对圣经《以斯帖记》中两位女性人物瓦实提和以斯贴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从属地位,指出了女性的生存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乡村爱情》中对女性的丑化与弱化
-
作者:
马蓉蓉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中心话语
丑化
女性主义
弱化
性别
-
描述:
男性霸权牢固地束缚住。换言之,女性的觉醒仍然是以男性意识为参照系的。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剧中部分女性人物以及个别情节进行解读。以期进一步发掘该剧反映出的男性霸权对女性的歧视。
<
1
2
3
...
52
53
54
...
96
97
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