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975 条
-
透过《一间自己的房间》解读伍尔芙的女性主义
-
作者:
董利媛
陈晓日
彭颖胜
来源:
科技咨询导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双性同体
《一间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吉妮娅·伍尔芙以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视野和胸怀,积极探索女性文学创作的理论和实践,创作出《一间自己的房间》,对女性文学的批评和文学女性的评介鞭辟入里,创造性地提出双性同体既是女性创作的最佳状态,也是消除男女差别的最好途径。开辟了女性文学理论的先河,奠定了女性文学批评的发展趋势。
-
女性主义对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主题的影响
-
作者:
张红梅
来源: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影响
创作主题
新时期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文化与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关系是互动的。一方面,新时期女性创作的繁荣促使政治文化界运用有别于男性文化的理论对其进行评判,扩大了女性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女性主义对“人类性”写作主题产生了积极健康的影响,同时开阔了女性创作主题,使“私人化”写作在争鸣声中表达了独特的女性话语。
-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对西尔维亚·普拉斯的影响
-
作者:
吴庆宏
来源:
镇江高专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尔维亚.普拉斯
房中的天使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和西尔维亚.普拉斯(1932-1963)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两位声名显赫的女作家。事实上,伍尔夫那种力图杀死房中的天使以摆脱传统性别观念束缚的思想,对普拉斯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激励着普拉斯成为一名积极表现女性生活经历和感受的女作家,为促进女性文学的发展贡献力量。但是,这也使她和伍尔夫一样,最终倒在了杀死房中的天使的战斗中。房中的天使代表的是强大男权文化霸权对女作家的迫害,因此伍尔夫杀死房中的天使的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作者:
王晓梅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学学科
性别意识
女性主义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教育界开始引进女性主义理论并进入了实践层面的探索.回顾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女性学学科建设和女性学课程开设、性别与教育以及学校课程与教材中性别问题的分析上.展望我国女性主义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教师的性别意识研究将是其今后研究的热点问题.
-
“我就是我自己”——论简·爱的女性主义特征
-
作者:
刘伯香
来源: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
描述:
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看,简·爱的女性主义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反抗男权社会的压迫;2.不愿做家里的天使;3.追求平等的爱情;4.追求经济上独立自主的地位。
-
试论简·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关怀
-
作者:
纪颖
来源:
青年教师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女性主义文学
简·奥斯丁
女性主义
-
描述:
上第一次全面探讨了妇女的处境和地位问题,主张妇女人格独立,争取平等权力,表现了进步的思想。她对于女性主义的关怀无疑为整个如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他(她)人无法替代的开拓性贡献。
-
陈染作品中的身份认同轨迹
-
作者:
孙红丽
来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文化
陈染
身份认同
女性主义
-
描述:
陈染作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一个突出个案,曾引起文学界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尝试运用社会心理学的认同理论,并结合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陈染的作品分析,来揭示陈染创作中的身份认同轨迹。通过
-
男性批评家的女性主义批评实践述评
-
作者:
吴芳
来源:
时代文学(双月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批评家
批评实践
女性主义
-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的发展与国内男性批评家的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男性批评家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和运用,为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从男性批评家关注女性问题、对女性文学的研究
-
徘徊在水边的那西斯——当代女作家的恋虐情结
-
作者:
胡敏
来源: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恋虐情结
女性主义
-
描述:
恋虐情结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泛滥,作品中的女性,要么远离人群,要么在人群中放纵。林白、陈染和卫慧、棉棉笔下的女性各执一端,无论哪种方式,她们都表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姿态和残忍的疼痛。而爱(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的缺失使得她们在孤单地与生活抗争的过程中积蓄起一种自暴自弃的情绪或是更加迷恋自己,甚至迷恋到绝望的程度。
-
伍尔夫创作中的双重焦虑
-
作者:
孙萍萍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焦虑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女权主义运动的经典作家之一,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实践为出发点,凭借着一个女作家敏锐的性别意识,努力探索女性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囿于传统观念及文学写作规范的影响,她的焦虑是更深层次的,一是作家身份的焦虑,即伍尔夫对自身文学创新如何超越前代作家,如何摆脱传统写作规范以及自我超越的担忧;二是女性身份的焦虑,即作为一名女性作家,伍尔夫对潜意识中各种束缚女性创作观念的超越以及对女性叙事方式的探索。
<
1
2
3
...
34
35
36
...
96
97
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