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父权制道德观影响下的女性抉择困境:剖析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
作者: 何晓涛   来源: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伍尔夫   女性主义视角   母亲身份   父权制道德观  
描述: 女性主义视角认为,父权制道德文化观念束缚了女性身心的发展,造成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面临抉择时的困境。通过仔细分析伍尔夫小说《达洛卫夫人》和《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人物身份问题,发现这种困境首先表现为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除了选择母亲身份,此外别无出路;其次女性在话语冲突中根本不可能成功建构女性自我;再者女性在内在心理中追寻个人空间时容易迷失自己,从而遭遇生或死的两难抉择。
斯皮瓦克后殖民框架下的女性主义理论―解读《三个女性文本与对帝国主义的批评》
作者: 李权文   来源: 江汉论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佳亚特里•斯皮瓦克   女性主义视角   后殖民理论  
描述: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理论和方法上选取的女性主义视角。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的主要内容在于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遮蔽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所作的后殖民解读,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拓展了新的空间,使后殖民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父权社会下的女性形象—《恋爱中的女人》与《废都》之对比研究
作者: 王巍巍   来源: 西北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主义视角   女性形象   转型时期  
描述: 英国作家劳伦斯与中国作家贾平凹长期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禁书”的作家及性语言的追求者。选择《恋爱中的女人》与《废都》进行对比研究,主要是因为这两部小说有着相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即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与文化转型期。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劳伦斯和贾平凹的小说进行分析,使用的主要术语有“性别政治”,“父权制”和“他者”。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和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是本文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作品。女性主义的一般观点是:人类社会是由一个男性主宰的社会,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遭受男性的压制。因此
以女性主义视角研究《觉醒》及其中文翻译
作者: 周媛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语文学   《觉醒》   中文翻译   女性主义视角   翻译技巧  
描述: 20世纪80年代国际译学界发生了一场翻译理论研究趋向文化范畴的变革。众多因素被纳入翻译研究的范畴。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方兴未艾,相对而言国内对这一研究的关注不多。鉴于此,本文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做出总结和分析,并以19世纪末凯特·肖邦创作的女性文学代表作《觉醒》为研究对象,以实例分析的方法概括作者的女性主义写作手法,在对比不同版本的中文翻译之后,依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文章首先从介绍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出发,通过解释理论中的重要词汇将读者引入到女性主义翻译
“大地之母”与“自然之子”: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戈壁母亲》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应小敏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相互依存   大地   生态女性主义   戈壁   女性主义视角   母亲   女性形象  
描述: 电视剧《戈壁母亲》用史诗般庄严、凝重的画面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一题材搬上荧屏。全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怀着不同目的,汇聚到这片土地并扎根于此的女性形象。她们或年长或年轻,或没文化或有知识,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饱含着爱和温情
从女性主义视角探索莎翁悲剧
作者: 纪颖   纪雪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国文学史   苔丝狄蒙娜   奥菲利娅   人文主义者   女性世界   文艺复兴时期   女性主义视角   莎士比亚   女性形象   哈姆雷特  
描述: 在英国文学史上,莎士比亚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和世界戏剧史上的泰斗。他在其一生创作的37部戏剧中,成功地塑造了128位女性形象,她们中有的被刻画成温柔美丽的尤物,有的则是等待着男人来拯救的被侮辱者和被损害者,还有的则是贪图享乐的荡妇或邪恶嫉妒的女巫。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相比,莎翁尤其擅长刻画女性形象。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