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视角】搜索到相关结果 67 条
-
陈谦小说论
-
作者:
胡康青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艺术
女性主义视角
人性主义
陈谦小说
新移民视角
-
描述:
陈谦以旅居海外的人生体验以及女性主义的视角塑造了性格复杂的男女人物形象,他们有早期身居国内的男女,也有旅居异域的成功者;他们是爱情婚姻中的主人公,也是历经“文革”、从“文革”历史中走出的人物角色。她注重从人性主义出发,以新移民女性的视角审视人物形象,深入人物形象的内心深处,回望故乡,追溯历史,因而引起了广泛关注。女性主义视角、人性主义层面以及新移民视角是此次研究的主要切入点。本文将以陈谦的小说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展开讨论。第一部分主要是对陈谦笔下丰富复杂而又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进行整理,包括女性形
-
风情女子与人生悲剧:汉纳•韦伯斯特•福斯特《卖弄风情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房天明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牺牲品
卖弄风情的女人
汉纳?福斯特
女性主义视角
压迫
-
描述:
汉纳•韦伯斯特•福斯特(1758—1840)是十八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有《卖弄风情的女人》(1797)和《寄宿学校》(1798),其中尤以前者闻名于世。作为早期的一部畅销小说,《卖弄风情的女人》在美国文学史上早已占据了一席之地。然而国外的学者仅就小说中的城市、性暴力、社会意识等问题进行过论述,国内也鲜有关于这部作品的研究。对于福斯特笔下的女主人公来说,她的悲剧命运是小说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主题。因此就这一主题展开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本文试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出发,以西
-
以女性主义视角研究《觉醒》及其中文翻译
-
作者:
周媛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语文学
《觉醒》
中文翻译
女性主义视角
翻译技巧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国际译学界发生了一场翻译理论研究趋向文化范畴的变革。众多因素被纳入翻译研究的范畴。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方兴未艾,相对而言国内对这一研究的关注不多。鉴于此,本文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做出总结和分析,并以19世纪末凯特·肖邦创作的女性文学代表作《觉醒》为研究对象,以实例分析的方法概括作者的女性主义写作手法,在对比不同版本的中文翻译之后,依照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文章首先从介绍女性主义的翻译理论出发,通过解释理论中的重要词汇将读者引入到女性主义翻译
-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圣芬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朝圣者
牺牲品
劳伦斯小说
女性主义视角
知识分子
女性人物
-
描述:
本文试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劳伦斯小说的文本进行分析,使用的主要术语有“性别政治”,“父权制”和“他者”。西蒙.波娃的《第二性》和凯特.米莉特的《性政治》是本文女性主义理论的重要来源作品。女性主义的一般观点是: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男性主宰的社会,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遭受男性的压制。因此有了“父权制”这一术语。女性主义认为,性别政治在这个由男女两性构成的社会中已经成了习惯规则和历史问题。女人可能在生理上处于弱者的状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们在心理上和文化上也处于弱势。所以说英语单词sex和gender是两个有着
-
翻译中的性别意识: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简·爱》四个中译本
-
作者:
孟莹莹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爱》
女性主义视角
原作
《简·
译作
性别意识
-
描述:
20世纪70年代,翻译界经历了一个跨学科的文化转向,对翻译的研究有很多视角应运而生,而女性主义视角即性别视角就是其中一个很突出的研究视角。至此,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产生。人们开始关注翻译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发现其中都隐藏着许多二元对立,如在翻译中,译作和译者从来都是依附于原作和作者的,而在社会中,女性从来都是依附于男性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旨在揭示并批判将翻译和女性降低到文学和社会阶梯最底层的互相纠缠在一起的那些概念,以动摇维持这种状况的男性权威和父权话语,并提高翻译和女性的地位。对于传统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
-
铁凝:拒绝女性主义视角
-
作者:
刘峰
来源:
财经时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作家身份
男性形象
境界
女性主义写作
女性主义视角
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
石家庄
女性形象
高尔基
-
描述:
铁凝:拒绝女性主义视角
-
女权思潮 百年回望
-
作者:
冯媛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海外华人社区
女性主义视角
妇女运动
女权主义
知识考古学
社会性别与发展
妇女学课程
密西根大学
主流话语
妇女研究
-
描述:
女权思潮 百年回望
-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莎士比亚的女性形象解读
-
作者:
刘冬梅
来源:
短篇小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国文学史
文艺复兴时期
女性主义视角
生动形象
女权主义
解读
莎士比亚作品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女性人物
-
描述:
莎士比亚在16世纪的英国文坛上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他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直到现在还广为流传,对文学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丰富的人物形象十分引人关注,尤其是那些生动形象的女性形象。在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在对这些女性形象进行描绘时又增加了很多理想的成分,使得这些女性形象更加丰富多彩。本文拟从女性主义视角对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说起英国文学,莎士比亚则是一个不可不提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中凭借丰富的内容以及无穷的韵味成为英国文学史上一笔不可忽视的财富。众所周知,一
-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电影《画皮》中女性形象的演变
-
作者:
王小梅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话语
《画皮》
电视剧作品
波伏娃
聊斋志异
女性主义视角
陈嘉上
理论解读
女性地位
自我救赎
-
描述:
笔者运用女性主义理论解读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画皮》的三部改编电影,分析电影中女性地位缘何逐步提高,从而得出中国女性地位及女性形象演变的过程。一、背景介绍《画皮》为《聊斋志异》第一卷40回,是一部描述写人与鬼之间的故事。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最得影视创作者垂青的篇章,数百字的短章,反复被改编成电影及电视剧作品,搬上大银幕。《画皮》的
-
“大地之母”与“自然之子”: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戈壁母亲》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应小敏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相互依存
大地
生态女性主义
戈壁
女性主义视角
母亲
女性形象
-
描述:
电视剧《戈壁母亲》用史诗般庄严、凝重的画面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一题材搬上荧屏。全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怀着不同目的,汇聚到这片土地并扎根于此的女性形象。她们或年长或年轻,或没文化或有知识,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饱含着爱和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