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本土化过程中的语境差异
作者: 屈雅君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境   中国方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入中国后遇到了完全不同于其理论源头的接受环境。这些接受环境差异包括:一、历史背景的差异,其主要表现为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先“破”后“立”,而中国本土则是先“立”后“破”;二、意识形态差异,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中的民主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权思想形成的对照;三、学术背景差异,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以反拨“新批评”的学术革命开始的,而中国本土则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批评的滋养。这些差异既决定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独特面貌,同时又呼唤西方理论本土化研究的新思路。
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另一面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批评   质疑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女性文学批评是一个相对宽泛的范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只是其中较为激进的一个分支。女性文学批评中存在大量的有意识从文学的、美学的、社会的、道德的、阶级的等非性别视角介入女性文学的批评样式,而其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不同程度的去(性别)政治倾向性,体现出批评主体对过于政治化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某种理论隐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饱受质疑非议的现状,既与新时期以来中国知识体制的形成息息相关,又源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首先作为一种文学社会学批评而非文学理论的本质规定性,也反映了中国当下语境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尚有诸多内在
斯皮瓦克“属下”研究及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作者: 许晓琴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皮瓦克   后殖民批评   “属下/贱民”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斯皮瓦克在其著名的三位女性的文本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论文中,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立场重读文学经典,对三部西方女性小说文本进行后殖民批评和分析,并将属下不能发言的政治伦理运用到对文学文本的批判阅读之中。斯皮瓦克以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对西方白人女性文学文本进行后殖民解读和充满洞见的批评,对后殖民批评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重大意义,不仅拓展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空间,并且丰富和发展了后殖民批评理论。斯皮瓦克所倡导和践行的文学、文化批评的政治伦理观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使她成为一位颇具影响和独树一帜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家。
斯皮瓦克“属下”研究及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基于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
作者: 许晓琴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皮瓦克   后殖民批评   “属下/贱民”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斯皮瓦克在其著名的“三位女性的文本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论文中,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立场重读文学经典,对三部西方女性小说文本进行后殖民批评和分析,并将“属下不能发言”的政治伦理运用到对文学文本的批判阅读之中。斯皮瓦克以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对西方白人女性文学文本进行后殖民解读和充满洞见的批评,对后殖民批评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重大意义,不仅拓展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空间,并且丰富和发展了后殖民批评理论。斯皮瓦克所倡导和践行的文学、文化批评的政治伦理观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使她成为一位颇具影响和独树一帜的后殖民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研究:新世纪的新开拓:评孙桂荣《性别诉求的多重表达——中国当代文学的女性话语研究》
作者: 刘思谦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世纪   女性话语   中国当代文学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研究   性别分析   女性写作   文本分析   多重表达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得益于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借助于"浮出历史地表之后"女性写作的如火如荼之势,女性文学研究也迎来了它前所未有的新高潮。"个人化写作""、女性主义叙事"、"自传体书写""、女性新历史小说"、"亲历性表达"等女性写作,成了当时非常活跃的文学批评语汇。尽管其间也有"美女作家"、"身体写作"等惹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