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搜索到相关结果 136 条
-
二十世纪末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
-
作者:
齐红
林舟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二十世纪末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历经“女性文学批评”(或“妇女文学批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几次命名的变化,其中每一种命名的背后都蕴含着不同时期对于女性及女性写作的文化心理期待,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因此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间向我们展现出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发展足迹。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
-
作者:
刘红卫
来源: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吸纳
新变
中西比较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潮传入中国。在历经20多年的理论研究中,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译介引进、批评实践勃兴及研究深化三个阶段。在此期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不断地被中国的文学批评家们源引、借用、改造,最终被有效地植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话语体系之中,成为现当代文学批评多元格局中的一员,初步发展成为一个富于特色的学术领域,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推动中国女性文学的研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审美批评: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原初形态
-
作者:
邓利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原初形态
-
描述: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最初形态属于一种审美批评,它凸现女作家创作区别于男作家创作的写作基础与美学形态,并通过对女性文学的批评,达到对妇女现实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男性霸权的批判。这种特点构成了与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差异。
-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
-
作者:
吴庆宏
来源:
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话语
女性文学传统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一名女性作家 ,早在 2 0世纪末就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行了探索。她从妇女的社会、经济、文化地位的角度 ,考察妇女的创作 ,发掘女性文学的传统 ,寻找女性的话语 ,在作品中重新塑造妇女形象 ,积极挑战男性文化霸权。她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
从女性主义视角探析《佩德罗·巴拉莫》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诗尧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佩德罗·巴拉莫》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作为墨西哥作家鲁尔福的代表作,《佩德罗·巴拉莫》可谓是20世纪拉丁美洲最佳小说之一,它以其复杂巧妙的叙事结构,博大深邃的思想内涵,另辟蹊径的写作手法和细腻朴实的语言运用吸引着众多的读者和文学批评家的目光。值得指出的是,该作品中女性群体甚少受到关注。鲁尔福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叙述她们的故事;她们生活在一个男女关系严重不对等的男权社会,为了生存下去,或者寻求解脱,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却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论文试图将她们从佩德罗·巴拉莫这一“暴君”的巨大阴影下拯救出来,还原她们各自的故事,挖掘文本中的隐藏内容。同时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
-
作者:
张放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中心批判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本文拟对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进行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梳理,对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主要研究成果做出客观评价。对90年代女性文学批评的主要成果做如下研究:其一,通过考察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资源,梳理90年代女性批评译介概括;挖掘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本土思想资源,探求构建本土理论框架的理论依据。其二,对9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解构男性中心文化的批评实绩,重点梳理研究重读文学史取得的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即女性形象批评的研究成果。其三,对90年代女性写作批评实绩,主要梳理研究女性写
-
歌德小说《亲合力》中的妇女形象解读
-
作者:
于跃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亲合力
歌德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歌德笔下塑造了许多经典女性形象,晚年著名作品《亲合力》也不例外,该小说发表于1807年,是一部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古典主义小说。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对《亲合力》进行了阐释,旨在对文中的女性人物以及其悲惨的命运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之后通过对18世纪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思想背景的分析,概括介绍了18世纪西方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情况;并且通过对歌德家庭工作背景中对其产生影响的女性的探究,总结出歌德个人对婚姻和女性问题的认识和见解。于此时代背景和作
-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演变
-
作者:
徐瑞雪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性意识
演变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在男性主导的文学领域中,女性的形象一直被扭曲为两种形象--迎合男性欲望的纯洁的,天真的,温顺的“天使”形象和男性厌恶或惧怕的具有毁灭性的,恶毒的,贪婪的“魔鬼”形象。“天使”和“魔鬼”都是男性的兴趣﹑情感需要和恐惧的反映。而且,由于女性的社会边缘地位,相比男性她们接受的教育要少的多,因此在文学领域中,女性长期处于失语状态。对于男性来说,女性的文化定位一度是“另类”。文学领域对女性形象的不真实描写反映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在英国,真正的女性文学起源于19世纪。19世纪的英国被认为是女性文学的黄金时期。越来
-
新时期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演变
-
作者:
包妍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
中国语境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发生、发展的强大女权运动背景不同, 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背景。20世纪80年代的启蒙思想中的人文主义观念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的重要的思想背景。90年代初的大众文化的勃兴使社会意识中的女性形象发生急剧改变,这是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生、发展的另一个诱因。国外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翻译是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导火索。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实践经历了从西方女权主义背景下的初探到发展再至繁荣及多元化的过程,其所研究的中心话语也是随着时间的推进不断进化的。从最初的对女
-
论《伊甸之东》中的母亲形象
-
作者:
陈绍恋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亲形象
父权社会
《伊甸之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描述: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52年,他发表了后期最重要的小说《伊甸之东》。小说通过善恶对比,反映作者对人类渴望和追求真善美的信念。小说中塑造了众多熠熠生辉的女性形象,其中卡西是作者着墨最多的女性角色,因此引起了评论家诸多关注。但是,鲜有学者系统地对小说中众多独特的母亲形象进行分析。笔者借鉴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对这些母亲形象进行细致的分析。本论文把这些母亲形象分为四类:一、伟大的母亲。丽莎和奥利弗这类母亲形象是作者所赞赏歌颂的,她们具有神圣伟大的母
<
1
2
3
4
5
6
...
12
13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