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狄更斯笔下童话模式中的女性天使与魔鬼
作者: 延辉   来源: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童话模式   魔鬼   天使  
描述: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狄更斯笔下的三位女性人物,揭示这一独特的写作特点所具有的优势。这些天使和魔鬼的化身同时也彰显了童话模式的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局限性。
残雪与女性文学
作者: 谢南斗   来源: 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恶魔   女权主义   美杜拉主义   天使  
描述: 本文论述了残雪创作中的女权主义思想。她彻底颠覆和解构了男权主义对女性角色的审美情趣,并采用荒诞扭曲的漫画形式来揭露女性的人格缺陷。她彻底解构传统文学中的贤妻良母理念,揭露了母亲形象的阴暗面。而她着力渲染的五香街文化,则成为女性视角参照下完美的女性文化形态。
论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双声话语策略”
作者: 方婷婷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出轨   妖妇   天使  
描述: 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一如既往地显性揭露着现代女性真实而又残酷的生存处境,但另一方面它也隐含着一种异样的非常精妙的声音:张爱玲已然洞察出男权中心文化对男性地位的权威所设定的那个"稳妥"的世界的苍白虚弱甚或崩溃,这类似于西方女性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双声话语"策略,由此即可窥见张爱玲作为现代女性作家对于现代中国社会男性中心文化的权威意识的独具一格的叛逆与挑战方式。
圆地文子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夺朱记——三部作》《饥饿岁月》《女人的路》《妖》《女面》为例
作者: 陆颖博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圆地文子的投影   巫女   内心要素   天使  
描述: 圆地文子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夺朱记——三部作》《饥饿岁月》《女人的路》《妖》《女面》为例
19世纪俄罗斯小说中的“天使”与“妖妇”
作者: 刘爽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19世纪俄罗斯小说   妖妇   女性形象   天使  
描述: 其中的男性作家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则必然带有男性中心主义倾向。 本论文尝试借运用女性主义批评中的“天使”和“妖妇”术语,借助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结合社会学
天使或妖魅: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谱系——前言
作者: 张清华   来源: 长城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前言   谱系   女性形象   天使  
描述: 在非洲草原上,一只母狮正以闪电般的速度扑向它的猎物。当它如此迅猛和强悍地扑向一只瞪羚的时候,丝毫也没有表现出一个“女性”的犹豫和怜悯、温柔和纤弱。相反,以一群嗷嗷待哺的乳狮的名义,它以生存者固有的勇气与力量同各种危险较量着。
天使抑或恶魔?——《绛红雪白的花瓣》的女性形象塑造
作者: 黄冬梅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恶魔   维多利亚时代   叙述视角   天使   女性形象  
描述: 《绛红雪白的花瓣》是一部传统手法与后现代思想结合的新维多利亚小说经典之作。作者以两位女主人公的命运为主线,在塑造人物的矛盾和复杂性的过程中,运用叙述视角的变化,从男权主义视角进入小说,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走出小说,从而建构和颠覆了维多利亚时代传统的恶魔与天使的女性形象二分论。
天使”与“肚脐”——隐喻下的法国女性形象
作者: 屈静   来源: 世界文学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肚脐   法国女性形象   《庆祝无意义》   天使  
描述:天使”与“肚脐”这两个意象在米兰•昆德拉2014年的最新之作《庆祝无意义》中频繁出现。“天使”联系到的是夏尔的母亲,而“肚脐”引发的是阿兰对其母亲的回忆。但昆德拉借这两个意象向我们展示的却是两个
天使还是妖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论《白雪公主》中的两类女性形象
作者: 张伊伊   来源: 参花(文化视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白雪公主   妖妇   天使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对传统文学中"天使/妖妇"这两类对立的女性形象的分析一直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关注重点。童话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同样存在这种对立,其背后体现出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和摧残。本文尝试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对格林童话《白雪公主》中"天使和妖妇"这两类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看法。
从恶魔、天使到理想女性
作者: 刘露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完美女性   恶魔   《面纱》   天使   女性主义  
描述: 《面纱》是英国作家毛姆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方法,对该作品中的主人公凯蒂个人历程的三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恶魔”“天使”及“完美女性”形象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凯蒂形象的变化,论述她作为女性的主体意识是如何一步步摆脱男性主义的桎梏,开始觉醒。
< 1 2 3 4 5 6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