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天使】搜索到相关结果 89 条
-
《李尔王》的男性意识——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对《李尔王》的解读
-
作者:
许原雪
来源:
重庆工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性意识
妖妇
天使
女性主义
-
描述:
刚乃绮、瑞干、考地利亚的角色塑造上不可避免地投射了男性的主观意识和偏见,按照惯有模式将女性简单划分为天使型女性和妖妇型女性。莎士比亚作为一名男性作家,未能摆脱男性本位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使《李尔王》成为了一部充斥了男件话语霸权的父权制文本。[著者文摘]
-
蒙克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双面性探析
-
作者:
张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蒙克
抑郁人生
恐惧
魔鬼
天使
-
描述:
被艺术史家称之为“世纪末”艺术家的蒙克,把内心的焦虑不安、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统统表现在其女性题材作品中,从而开创了以精神性为主要创作风格的道路。蒙克将自己所有的精神思想展现在绘画中——对生存的不安、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对爱情的迷恋和渴望、对具有妖女和圣女双重人格的女人的迷惑、对人的嫉妒和憎恨心理的审视,这使他的艺术有一种内心原始欲望与现实痛苦相交织而产生的疯狂,犹如长久压抑的人性突然火山爆发,熔岩喷涌而出,令观者的灵魂为之震憾。蒙克的艺术富于表现性精神气质、好思辨、善抽象,同时还继承了中古以来北欧象征主义
-
天使与妖妇二分法:女性主义理论解析经典童话故事中女性形象
-
作者:
吴wei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妖妇
经典童话故事
天使
女性主义
父权中心社会
-
描述:
鲜有人对于童话故事中的天使与妖妇二分法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女性主义评论和话语权理论对比研究经典章
-
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侯艳红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魔女
女性形象
天使
两性和谐
-
描述:
新时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可谓丰富多彩,而且销加留意就会发现,根据作家性别的不同,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也呈现出出不同风貌.该文主要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性别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梳理的同时,并试图寻求造成不同的原因.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简单?
-
蒙福之女—从《受胎告知》看圣母绘画形像的演变
-
作者:
朱天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马利亚
《受胎告知》
基督教
女性地位
天使
-
描述:
本文拟以《受胎告知》这一绘画主题为例,从基督教发展及传播的角度和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发展对绘画的影响来对圣母的形象进行具体分析。从图像的角度,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这两个时期的天使指向马利亚的手势
-
天使与恶魔:从女权主义的角度分析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女性角色
-
作者:
霍婷婷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恶魔
女性气质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天使
-
描述:
在男性作家的笔下,女性通常被分为两个固定的极端类别:天使型女性和恶魔型女性。天使型女性具有父权制社会规定的女性气质——温柔贤良、忠贞不二、逆来顺受、谦恭卑怯、沉静缄默、忍耐克制、富有自我牺牲
-
天使与妖妇二分法
-
作者:
吴
韦华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妖妇
经典童话故事
天使
女性主义
父权中心社会
-
描述:
鲜有人对于童话故事中的天使与妖妇二分法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因此,本文试图运用女性主义评论和话语权理论对比研究经典童
-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阐释伍尔夫的“天使”复归之路*
-
作者:
邱高
罗婷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女性主体意识
弗吉尼亚·伍尔夫
天使
两性和谐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女性主义先驱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开创者,为西方女性主义诗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天使"一词本源于宗教范畴,然而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发生了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加深
-
全文: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女性主义先驱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开创者,为西方女性主义诗学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天使"一词本源于宗教范畴,然而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发生了变异,在一定程度上加深
-
“天使”与“恶魔”——波特短篇小说《绳子》的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龚娜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平等
传统
魔鬼
天使
矛盾
女性
-
描述:
凯瑟琳·安·波特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她主要以短篇小说蜚声于美国文坛。《绳子》是其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妻子这一女性形象格外突出。一方面,作为被丈夫定义的“天使”,她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
-
身体的隐喻:《画皮》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田右英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凝视
他者
身体
魔鬼
画皮
天使
-
描述:
由陈嘉上执导的2008版电影《画皮》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两大类:天使和魔鬼,两者都是男权话语凝视下的身体呈现。女性形象以身体的存在隐喻着男权文化的统治色彩和女性自我认同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