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后殖民女性主义】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从女性主义批判视角解析“蛇蝎女佣”
-
作者:
王盈盈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上层阶级女性
后殖民女性主义
美国下层阶级女性
文学女性批判主义
-
描述:
以女性为题材的电视剧《蛇蝎女佣》,演绎了五位女佣与美国上层社会的冲突及抗争过程,通过女性主义批判影视作品,以女性的视角审视男性作品中女性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地位,批判男权社会的审美标准和对女性形象的建构,重构女性文化,从而推动女性的解放和发展。
-
《阿尔迈耶的愚蠢》中妮娜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梁羽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后殖民女性主义
妮娜
压迫
-
描述:
《阿尔迈耶的愚蠢》是二十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第一部小说,也是"马来三部曲"之一。本文将系统地针对小说中的主要非白人女性妮娜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进行剖析,不仅揭示其在殖民主义和父权制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境遇,更注重探究其在双重压迫下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与对悲惨命运的抗争过程,使读者对该小说中的有色女性形象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以引起读者对当今后殖民主义时期非白人女性的生存背景、生存状态以及挣扎反抗的思考。
-
秀拉生存之道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武少燚
孙瑜
来源:
科教导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黑人女性
身份认同
生存之道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黑人女性文学的一颗璀璨之星,在《秀拉》这部小说中,她用独特而敏锐的视角刻画了黑人女性秀拉努力做自己代言人的艰辛以及寻求身份认同的曲折。身份认同是后殖民女性文学和黑人女性文学不懈的主题,秀拉是一位找寻身份认同的典型黑人女性。通过分析秀拉的生存之道,本文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给予这位处于文化边缘的作家及作品一个全新的阐释。
-
秀拉生存之道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
作者:
武少燚
孙瑜
来源:
科教导刊(中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黑人女性
身份认同
生存之道
-
描述:
托尼·莫里森是黑人女性文学的一颗璀璨之星,在《秀拉》这部小说中,她用独特而敏锐的视角刻画了黑人女性秀拉努力做自己代言人的艰辛以及寻求身份认同的曲折。身份认同是后殖民女性文学和黑人女性文学不懈的主题,秀拉是一位找寻身份认同的典型黑人女性。通过分析秀拉的生存之道,本文旨在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给予这位处于文化边缘的作家及作品一个全新的阐释。
-
性别化的属下阶层——解读斯皮瓦克后殖民女性主义
-
作者:
李雯倩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斯皮瓦克
后殖民女性主义
属下
女性
-
描述:
斯皮瓦克的属下研究以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对西方白人女性文学文本进行后殖民解读,不仅拓宽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空间, 并且丰富发展了后殖民批评理论,对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重大意义。
-
家园的缺失与构建——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下波·马歇尔的《棕色姑娘·棕色砖房》之研究
-
作者:
王云云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棕色姑娘·棕色砖房》
巴巴多斯移民女性
后殖民女性主义
缺失与构建
家园
-
描述:
波·马歇尔是一位引领了加勒比文学/黑人美国文学,尤其是黑人女性文学发展的杰出美国女作家。其作品多关注有色人种女性的创伤及成长,往往意蕴深长,意义深远。 具有半自传性质的《棕色姑娘·棕色砖房》是马歇尔的处女作,也是其最畅销的作品。如今,这部作品的问世被公认为推动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黑人女性文学的发展。这部小说几乎呈现了美国加勒比移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突显了丰富的主题,包括“种族主义”、“文化冲突”、“异化与疏离”、“母女关系”、“伦理”、“宗教”等等。自1981年再版以来,国外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已经掀起了广泛
-
双重压迫下女性的觉醒——《呼唤》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读
-
作者:
吴聪聪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双重压迫
《呼唤》
考林·麦卡洛
身份缺失
身份重构
意识觉醒
-
描述:
作为一位当代澳大利亚女作家,考林·麦卡洛以其1977年出版的经典之作《荆棘鸟》而著称。2003年出版的《呼唤》则被认为是她继《荆棘鸟》之后家世小说的回归之作。小说以澳大利亚早期工业化和“白澳政策”为背景,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尤其是那些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人物。她们在殖民霸权和父权制双重压迫下的生存状况引起了读者以及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后殖民女性主义注重对边缘弱势阶层的思考,真正去关注处于种族、阶级、性别互动下的女性生存状况,是一个分析双重压迫下女性的恰当理论。以后殖民女性主义为基础,本篇论文首先试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