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末民初鸳鸯蝴蝶派作家的文化选择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3
【类型】期刊
【作者】鲁毅
【刊名】船山学刊
【资助项】山东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民国初年通俗小说之趣味研究》 (11070070613110)
【摘要】清末民初的鸳鸯蝴蝶派作家通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建构以及"情"与"礼"的冲突模式设置,表现出对传统伦理道德的认同,但这种认同在晚清以降的社会文化思潮及文学创作潮流中却呈现出"逆转性"。对于他们的这种文化选择,应放置在20世纪初的复古主义思潮及社会现实的激变中考察,鸳蝴派作家认为传统文化观念,而不是西方文化理念,更适合作为转型社会必需的价值规范。他们在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开掘与转化中,形成了区别于五四文学吸收外来文化资源实现现代转型的另一种潜在传统。
【年份】2011
【期号】第3期
【页码】153-156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I207.42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被遮蔽的另类现代性: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新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常丽娟 年份:2011
- 2、穿行在历史潮流中的乡土写作:周大新小说与20世纪20、30年代乡土小说比较研究 作者:刘从中 年份:2011
- 3、缠足:身心迫害的苦难与象征——论赛珍珠中国题材作品中的“小脚”细节 作者:孙宗广 年份:2015
- 4、女性想象与早期鸳鸯蝴蝶派作家的道德认同 作者:鲁毅 年份:2013
- 5、当代中国魔幻电影的类型研究——传统源流与异化表现之间的张力 作者:刘婧雅 年份:2014
- 6、论鸳鸯蝴蝶派小说中城市女性形象的审美特征 作者:杨萍,杨思颖 年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