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评舒锦霞的表演艺术
作者: 丁莉丽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表演艺术   观众   爱情观   毛泽东   传统戏   丈夫   越剧   女性形象   电视剧   表演风格  
描述: 评舒锦霞的表演艺术
植根传统 推陈出新:谈熊文祥戏曲创作
作者: 夏元明   来源: 戏剧之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结构   人性   创作题材   艺术风格   传统戏   戏曲创作   艺术审美   女性形象   熊文祥  
描述: 的书卷气;三,结构流畅自然,云行云止。熊文祥的戏曲创作,有不少取材于传统戏,如《风尘奇女》取材于《绣襦记》,《思情记》取材于《张二
范正明戏曲创作论
作者: 乔瑜   来源: 艺海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突出贡献   赵五娘   新时代   传统戏   湘剧高腔   戏曲创作   女性形象   发展社会主义   琵琶  
描述: 范正明先生出身黎团世家,数十载寒署春秋潜心艺术,在戏曲创作方面成果丰硕,可谓湖南剧界翘楚。尤其新时期以来,他坚持整理改编传统戏,为繁荣与发展社会主义戏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代表作《百花公主
从舞台上的“阴阳颠倒”谈起
作者: 王若望   来源: 戏曲艺术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台   京剧   男女性别   戏剧   苏联   传统戏   梅兰芳   女演员   阴阳   中国戏曲  
描述: 对待艺术里的生活真实问题,不应该太拘泥于“实在”,首先应该考虑:从艺术的角度,它是真实的,是美的,是美的形象。为说明这个问题,我往往举我国传统戏里男女性别颠倒为例。中国戏曲里的女演男、男演女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象梅兰芳演的女性,是公认的艺术的女性形象,三十年代他去苏联演出,苏联的戏剧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