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走向21世纪的山东妇女精神
作者: 刘宝莅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精神   优良传统   向21世纪   儒家思想   妇女解放   妇女运动   儒家文化   价值取向   女性   社会主义现代化  
描述: 回首20世纪,山东妇女在民族独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妇女解放获得了巨大的历史性进步。面对新的世纪,山东女性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精神和心态去创造未来、拥有未来,这是一个从中可以透视未来山东妇女精神和中国妇女精神的十分有意义的话题。本...
培育英雄意识
作者: 江钱峰   来源: 瞭望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雄意识   统计的数   望子   战略意义   学校教育   建筑工人   价值取向   社会原因   精神文明   大时代  
描述: 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偏僻、边远地区,妇女作为一支日益自主独立的力量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本与女大学生们同属一个世界的她们,如今在生活环境、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宛如处在另一个“世界”里。 北京高校的女大学生们,利用暑假时间与北京郊区农村妇女开展“手拉手”的社会实践活动,增进了知识女性与农村妇女之间感情上的交流,为农村妇女组织开展工作拓宽了思路,也为高校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开辟了一条新路。愿更多的女大学生、大学生、知识分子、城里人、社会各界人士,像北京高校的女大
论湖湘女性文学的三种文化资源——女性文学教学研究
作者: 王叶青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西文化交汇   外国文艺思潮   谢冰莹   湘女   生命观   女性书写   价值取向   《大公报》   历史背景   湖湘  
描述: 湖湘女性文学特指20世纪以来在湖湘文化熏陶下的湘籍女作家的文学创作。20世纪以来,湖湘女性文学是一条璀璨的文学星河,它的繁荣,与所处的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中各个文化因素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它始终处于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的不断交流之中,正是在西方文化、湖湘文化、性别文化的交融与浸润中丰富自身,最终形成属于自己、同时也属于整个民族的独特个性。
海外华人女性文学综论
作者: 黄红娟   来源: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外华人   精神家园   华裔女作家   赵淑侠   中国传统   民族文化   东南亚华人   逻各斯中心   价值取向   女性文学  
描述: 世界正处于全球性的文化转型期,作为华人文学中一个独具魅力的群体,海外华人女作家作品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其深远和博大的文化意义。本文从现实、传统和文化三个层面比较东南亚和西方两地的海外华人女性文学,探求二者在题材开拓与主题挖掘、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以及在后现代语境中相同或不同的审美意韵。
政治意识与三十年代女性文学的价值取向
作者: 林荣松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女作家   革命女性   新文学   丁玲   现代女性作家   政治意识   三十年代   萧红   价值取向   女性文学  
描述: 命运多舛的中国女性文学,终于在五四大潮的催生下崛起。新文学第一代女作家的竞相出现,曾经那样强烈地震撼了文坛。从二十年代末开始,第二代女作家和着时代的节拍拓展女性文学的境界,以阳刚之气令人耳目一新。三十年代女性文学,由于政治意识的强化,导致价值取向的嬗变,并从而具有了不同于前一时期的品格。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考察的文学现象。
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女性经验世界   女性意识   男性化   性味   三个层面   价值取向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创作气质  
描述: 张奥列在《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羊城晚报》88年4月8日)一文中指出: 女性文学应有女性味。女性味是女性生活的寻味,女性经验世界的体味。但把表现女性的细腻和敏感作为女性文学的特征,似乎也不尽然。柔弱或刚健,细腻或粗犷,多半是个人的创作气质,不定是文学的性别之分。女性文学不是也有某种男性化倾向么?
女性主义视域中的媒介研究
作者: 李敏   来源: 新闻与传播研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话语   视域   心理分析   边缘群体   女性形象   符号学   集体无意识   日常生活经验   媒介研究   相关理论   后现代理论   文化研究   价值取向   边缘化   女性主义  
描述: 在传统媒介研究的“男流”观点宰制下,女性议题的被忽视、被边缘化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广泛吸收了后现代理论、文化研究以及心理分析、符号学等相关理论,分析探讨媒介中的女性形象、女性话语、身体及其日常生活经验,为媒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并为其他边缘群体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经验。
文化自审视阈下的“第二性”--从现当代四位女作家的创作看女性文学的一种主题演进
作者: 胡慧翼   来源: 荆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批判   张爱玲   20世纪   王安忆   文学评论   凌叔华   自审意识   价值取向   女性文学   女性文化   铁凝  
描述: 20世纪女性文学的内部涌动着一条暗流--那就是女性文学对女性自身文化负面的冷峻自审和批判。在这一文学主题的发展演进中,凌叔华、张爱玲、王安忆、铁凝四位女作家的创作具有代表性。她们把外与内的经判结合起来,切入对女性文化负面的不同观照层面,形成了互相传承、递进和超越的关系。女性自审文学的发展主要在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对女性深层传统意识的剥离与批判;二是反拨文化立场上的父权审美机制和男性话语,肯定了被压抑抹煞的女性俗念(“恶”)的历史合理性价值;三是从文化的角度对女性生命本体做的整体的否定和批判,深入了女性的欲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