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物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577 条
-
“玛蒂尔德”何其人也——浅析《项链》人物形象的再认识
-
作者:
刘向阳
来源:
青海教育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蒂尔德
现实主义小说
虚荣心
读者关注
小资产阶级
《项链》
十九世纪
人物形象
再认
女性形象
-
描述:
“玛蒂尔德”何其人也——浅析《项链》人物形象的再认识
-
赛珍珠笔下的中国女性——兼论赛珍珠的中西文化合璧观
-
作者:
李杰
来源:
美与时代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特征
阿兰
兼论
家庭问题
过渡型
文化熏陶
玛丽
人物形象
赛珍珠
中西文化交融
-
描述:
,以桂兰、吴太太等为代表;(三)理想型,以玛丽·梁和梅琳为代表。由于赛珍珠兼受中西文化熏陶的独特视角,这些人物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都体现了她对中西文化交融问题的思考。
-
黄金枷锁下的悲歌——浅析《金锁记》“七巧”形象
-
作者:
杨秀珍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张爱玲
悲歌
中篇小说
《金锁记》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代表作
-
描述:
黄金枷锁下的悲歌——浅析《金锁记》“七巧”形象
-
《陌上桑》主题新探
-
作者:
杨正国
任志福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罗敷形象
使君
虚构
新主题
主题思想
陌上桑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共性化
新解
-
描述:
《陌上桑》主题新探
-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叛逆者
-
作者:
张汝道
张金朔
来源:
时代文学(双月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娃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反思
白嘉轩
鹿子霖
作品
白鹿原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白孝文
-
描述:
陈忠实自称他是把《白鹿原》作为“民族的秘史”来写的。但是,我喜欢《白鹿原》并非是我看懂了他所谓的“秘史”,不过是作品那宏大壮阔的场面吸引着我;那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神秘而震撼人心的氛围罩着整个作品,牢牢地抓住了我的心。而这也只是一种感觉,或说是对作品的感性认识。这种感觉如果能变为理性的思考和把握,也许就可能窥见“秘史”之一窍了吧。但我现在能较具体而确切地说的,并可以作为一定的理性评说的理由却只有一个,就是:作品中塑造了大量活生生的人物
-
辨美丑,十娘永驻心间 习语言,语文风光无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教学感悟
-
作者:
孙晋诺
杨凤荣
来源:
语文学习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原文
审美境界
感悟
杜十娘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人文性
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
-
描述: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感受、鉴赏”一节中提出了“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的阅读教学任务,落实这一教学内容,把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结合起来是关键。[第一段]
-
金融奇女意纵横
-
作者:
何镇邦
来源:
啄木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亚群
行长
金融界
海州
改革措施
长篇小说
爆炸案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反腐斗争
-
描述:
《暴雪》是李世经继《金融巨子》之后又一部反映金融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在这部长篇新作里,他把金融界反腐与改革的故事讲述得更加动人也更加深刻,通过反腐与改革斗争所刻画的新任海州F行行长凌欣月与行长助理金静兰两位金融奇女的形象也更加丰满立体,光彩照人。于是,我不仅把《暴雪》视为李世经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一个新的重要的收获,同时,也把它视为2006年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新的重要的收获。
-
论关汉卿戏剧中的三个女性形象
-
作者:
孙波
来源: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喜剧
窦娥形象
赵盼儿形象
戏剧
关汉卿
悲剧
谭记儿形象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
描述:
关汉卿杂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多为女性,而且有悲剧有喜剧。但是无论悲剧还是喜剧,在其中的女性人物身上都闪烁着斗争与反抗精神的光辉。无论是冤屈感天动地的窦娥,还是勇敢机智的赵盼儿,美丽聪慧的谭记儿,全都寄寓了底层人民的理想,同时也鼓舞了当时封建社会的底层人民反抗强暴,争取公理的斗志。
-
谈“五·四”时期中国女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
-
作者:
刘心力
来源:
营口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家
中国
五·四运动
文学评论
知识分子
人物形象
现代
小说
新体
女性
-
描述:
谈“五·四”时期中国女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
-
《孔雀东南飞》人物性格谈
-
作者:
谢嗣极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汉乐府
人物性格
《孔雀东南飞》
长篇叙事诗
长诗
人物形象
沈德潜
-
描述: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优秀的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组人物形象,这是以前的诗歌中所没有的。正如沈德潜所说:“共一千八百五十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肖其
<
1
2
3
...
52
53
54
...
56
57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