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至真至纯的悲剧形象:《花开花落》中“白洁惠”形象评析
作者: 田新玲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剧形象   生存图景   现代化进程   底层   悲剧命运   聚焦城市   人物形象   开花   女性形象   农民工  
描述: 的生存图景,底层人物的悲剧命运越来越得到作家的关注。陕西著名作家芜村的《花开花落》就是这样一部聚焦城市底层人物命运的长篇小说。作品塑造的主人公白洁惠高洁雅致、漂亮知性,却拥有一个不幸的家庭,在与命运的抗争中这个人物形象始终充满了悲剧色彩。
日本美人画与中国仕女画审美特征比较研究
作者: 刘春苗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日两国   审美特征   日本浮世绘   中国传统   文化艺术   比较研究   女性形象   民族艺术   人物形象   仕女画  
描述: 日本浮世绘美人画和中国传统仕女画都代表了本民族艺术的独特样式。日本美人画是在融合外来文化艺术与自身艺术的基础上移植、吸收、消化,演绎发展成为拥有自己特色的绘画,它与中国仕女画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差异性。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风格审美特征比较研究来展示不同审美文化在女性绘画的体现。 以女性形象为题材的绘画在中国画中被称为“仕女画”,在日本绘画中被称作“美人画”。
林黛玉的镜像式人物小红
作者: 徐雯雯   来源: 山东教育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像   人物类型化   红楼梦   研究对象   红玉   爱情   贾芸   林黛玉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描述: 个人物——小红,而这个人物恰恰在《红楼梦》中起着一个特殊的作用。如果我们运用王蒙的"镜像式"理论来分析小红这一形象,就会发现小红这一形象所蕴含的精妙的创作天才。在《红楼梦》中通过许多人物类型来塑造人物形象,这种人物类型化的
《走西口》女性人物评论
作者: 庞冬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演员表演   情感历程   自我控制   女性形象   人物评论   人物形象   《走西口》  
描述: 作为一部年代大戏,《走西口》毫无疑问具备了所有看点,曲折感人的情节,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个性丰满的演员表演。剧中的几位女性形象更是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美丽坚强、善良朴实、坚贞隐忍,却磨难
旋转的舞台:玛侬的三个歌剧肖像
作者: 高晓东   孙大鹏   来源: 歌唱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咏叹调   普契尼   作曲家   大歌剧   浪漫主义小说   自然主义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林荫路   意大利歌剧  
描述: 在歌剧舞台上,经典的人物形象很多都来自于戏剧文学作品。多位作曲家谱写的"玛侬",无疑是音乐史上经典的女性形象之一。《玛侬》是法国18世纪作家普雷沃神父创作的一部风靡一时的爱情小说,比欧洲19世纪
《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
作者: 刘夏辉   朱华东   来源: 飞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曹七巧   张爱玲   文学作品   中国古典小说   金锁记   基本的   相适应   人物形象   人格力量   女性形象  
描述: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女性一直处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之上。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女性大多有着崇高的奉献精神,重情轻利、吃苦耐劳、勇于献身。她们的形象大多是高高在上,完美无瑕的。
陕西东路皮影戏的审美价值
作者: 马雅琴   来源: 当代戏剧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剧   皮影戏   观众   碗碗腔   陕西   民风民俗   审美价值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白鹿原  
描述: 陕西东路特指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今渭南市辖区)。陕西东路皮影戏指渭南市的大荔(同州、朝邑)、华县、华阴、合阳、富平、澄等一带的皮影。东路皮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目前,华阴老腔已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评《别梦依稀》中的家族情结和女性形象
作者: 陈耀辉   来源: 三峡文化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体命运   生活   家族小说   农村家族   小说创作   文化研究   价值取向   女性形象   家族情结   人物形象  
描述: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怒放的生命——芗剧现代戏《生命》谈略
作者: 方李珍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主义   新女性形象   爱情至上   革命历史题材   女性题材   个性解放   戏曲创作   戏剧创作   人物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当下女性题材的戏曲创作(尤其是许多整理改编传统剧目为求新意),多赋予剧中的女主人公以“个性解放、爱情至上”的信条,突显其女性意识的觉醒,但往往抽空或剔除了其责任与道义的担当和承载,个性主义远远凌驾于人性主义之上,使得刻意、着力塑造的新女性形象流于轻忽、空洞,而沦为虚伪的个性主义或女性主义。(或者说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个
烈女与淫妇——《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女性形象比较
作者: 齐学东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淫妇   《三国演义》   政治斗争   形象比较   政治工具   《水浒传》   人物形象   女性  
描述: 曾经有学者指出,《三国演义》里的女人大多是好的,《水浒传》里的女人大部分是坏的,此言不差。她们是一块铜版的两面,一好一坏,其根源都是作者的封建妇女观,但是又有很大不同。《三国演义》里的烈女节妇,都是小姐命妇,是男人的政治工具,或为他们的政治斗争服务,或为他们装饰门面,她们只是苍白无力的道德符号。《水浒传》里的淫娃荡妇,都是市井细民,是男人的祸根,或害他们命丧
< 1 2 3 ... 41 42 43 ... 56 57 5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