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五四时期】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
五四妇女解放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确立
-
作者:
李卫
亢凤华
来源:
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确立
妇女解放运动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五四时期
-
描述:
五四时期开创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这个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相比之前任何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最大的不同在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经广泛传播后成为妇女运动的重要指导。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最大的特点是要求把妇女解放同社会解放联合起来考察,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传播、发展并孕育了其最终的确立的土壤。
-
关于五四时期女作家意识的探析
-
作者:
曾雪嘉
来源:
大众商务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自觉
作家意识
五四时期
-
描述:
中国女性文学在"五四"运动中诞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但其产生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而知识女性中的优秀代表五四时期的女作家,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第一次以群体的面貌登上了中国文坛,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女性文学。
-
五四时期小说中的母亲形象:以《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中的小说为考察中心
-
作者:
吴晓琛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亲形象
母性
五四时期
小说
-
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反对封建意识形态,提倡“人的解放”,“女性”也随之进入公众视野,成为关注的焦点。与之相呼应,在文学上热烈倡导“人的文学”,涌现出一大批女性作家,以及大量以女性尤其是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在这些身份各异、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中,“母亲”尤其具有代表性。作为最典型最复杂的女性社会身份之一,“母亲”的内涵随着时代主流话语的变化而变化着。五四文本中的母亲形象逐渐打破了传统的被父权话语命名的刻板印象,向现代转变。 本文在吸收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
-
从子君到颂莲:从女性形象看五四到90年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变迁
-
作者:
刘希云
来源:
山东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变迁
文学形象
知识者
精神追求
感召力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五四时代
-
描述:
经典的文学作品无疑有其历史的价值。一个时期广为人知的文学形象也会反映一个时代的主流精神。五四时期,由于鲁迅作品的感召力,他笔下的子君无疑是那个时代娜拉
-
林纾:中国新文学的先驱
-
作者:
蔡军
来源: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译小说
文学作品
通俗文学
翻译
中国新文学
言情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
五四时期
知识分子
女性形象
-
描述:
中国明清以降,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尤以晚清涌现出来的一大批福州籍精英人物为著,如林则徐、沈葆祯、严复、林纾、林旭、林觉民等,故有"晚清风流出侯官"之说.这其中,林纾更是一个复杂的文人.
-
拒绝母职:中国现代女作家革命书写主题探微
-
作者:
张凌江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学史
革命
左翼文学
书写
父权制文化
五四时期
中国现代
现代女作家
-
描述: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上的母性主题,从五四时期冰心的母爱神话到左翼文学兴起之后的拒绝母职,走了一条否定之路。在疾风暴雨的革命大潮中,女作家文学创作中有关母职的书写,在价值的遮蔽与题材的凸显中,体现了革命与母职的扞格与博弈。拒绝母职彰显了投身革命的女作家去女性化的反性主义的激进写作姿态,表现了现代女性在追求自由解放的历程中自我的扭曲、分裂与变异,它隐含的依旧是父权制文化强加给女性的内在的厌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