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五四女作家】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
知识女性母题的书写:鲁迅与五四女作家在知识女性形象塑造上的精神同构
-
作者:
王敏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女作家
鲁迅
知识女性形象
精神同构
-
描述:
五四女作家笔下的知识女性形象体现了中国第一代现代女性追寻自我的艰辛和挣扎,记录了她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相;鲁迅也塑造了子君这样一个富有母题延伸性的知识女性形象,并以此深化了中国文学对"知识女性"这一特殊对象的观照。五四女作家的真切生动和鲁迅的高屋建瓴,同样为开拓知识女性这一文学母题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
论五四女作家笔下的上帝形象:以苏雪林、冰心为例
-
作者:
郭晓霞
来源:
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女作家
女性经验
民族语境
上帝观
-
描述:
五四女作家和中国男性知识分子一样不否定上帝的男性身份,但在女性经验下,她们更易于用母亲形象或女性形象表征她们对上帝的体验。苏雪林、冰心的创作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她们一方面用上帝慈爱的"父亲形象"对抗中国家族宗主社会中威严不可侵犯的父权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凭借自己的女性经验彰显上帝的女性和母性形象,寻求觉醒的女性所信靠的力量。五四女作家笔下上帝形象的特征折射出文化交流与对话中中国知识女性的独特性反应。
-
永远的精神流浪——五四女作家婚恋小说中的女性世界之三
-
作者:
唐旭君
来源: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流浪
五四女作家
探求言说方式
婚姻恋爱
表现矛盾冲突
-
描述:
知识女性作为“五四”时期最觉醒的时代女性,最先看清她们赖以存在的社会及自身的处境,开始用自己的言说方式,展开了对“世界秘密”的探索,出现了沅君式的、庐隐式的、丁玲式的女性话语。冯沅君集中表现了女性言说的困苦,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很多以死亡结束女性言说。庐隐表现了女性言说的终极方式不可获得的困惑,她笔下的女性在“觉醒——失望——抗争”中彷徨、迷惘,如果不死,则飘泊不知所终。丁玲为我们提供的女性言说方式主要是灵与肉冲突的女性角度,表现言说的困惑与精神的流浪。 五四女作家笔下女性形象言说的痛苦和困惑以及她们的精神流
-
五四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模式化现象
-
作者:
纪丽娜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五四女作家
模式化
反思
成因
小说
-
描述:
五四女作家们的小说所取得文学成就有目共睹,但创作中的局限性——模式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以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冰心、庐隐、冯沅君、凌叔华、陈衡哲、石评梅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发展的眼光、整体观照的方式来分析五四女作家小说创作中的模式化现象。论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五四女作家小说创作的模式化表现。分为四节:第一节创作题材与主题相近,主要从婚姻题材与爱情主题、家庭题材与母爱主题、儿童题材与童真主题三个方面来讲。第二节人物形象的类型化,包括叛逆的女儿形象、慈爱的母亲形象和传统的女性形象。第三节情节发展的模式
-
女性小说:异曲同工的和鸣(海峡两岸小说比较)
-
作者:
赵朕
来源: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海音
五四女作家
女性小说
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
海峡两岸
人生悲剧
五四时期
伦理道德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台湾女性小说虽然发轫于风云变幻的50年代,但是波涛奔涌的海峡并没有割断文化母体的脐带。它延续、贯通了五四时期女性小说的血脉,承袭了表现自身世界的传统;同时也受到传统的民族文化积淀形成的社会心理、伦理道德和风尚习俗等内潜力的影响和制约。当年,一些曾在大陆成名并把大陆的文艺经验带到台湾的女作家,如苏雪林、谢冰莹、林海音、孟瑶等,为了挽救寂寞萧疏的台湾文坛,或创办刊物,扶植女作家成长,
-
易识的叛逆与解放话语——现代妇女文学中的独身女性题材
-
作者:
乐铄
来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四女作家
妇女解放
现代妇女文学
女性意识
独身女人
女性题材
凌叔华
五四文学
女性形象
陈衡哲
-
描述:
易识的叛逆与解放话语─—现代妇女文学中的独身女性题材乐铄独身女性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是较为罕见的,这一形象在现代文学才多了起来,并且主要出现于现代妇女文学中。女作家所以常用她们作主人公,寄情托哀抒悲愤,也许是因为这一题材较有“戏”:独身女人是女人群中较格...
-
女性小说:异曲同工的和鸣:海峡两岸小说比较
-
作者:
赵朕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林海音
五四女作家
女性小说
妇女解放
女性意识
海峡两岸
人生悲剧
五四时期
伦理道德
女性形象
-
描述:
一台湾女性小说虽然发轫于风云变幻的50年代,但是波涛奔涌的海峡并没有割断文化母体的脐带。它延续、贯通了五四时期女性小说的血脉,承袭了表现自身世界的传统;同时也受到传统的民族文化积淀形成的社会心理、伦理道德和风尚习俗等内潜力的影响和制约。当年,一些曾在大陆成名并把大陆的文艺经验带到台湾的女作家,如苏雪林、谢冰莹、林海音、孟瑶等,为了挽救寂寞萧疏的台湾文坛,或创办刊物,扶植女作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