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镜中人:塔娜自恋情结探析
作者: 黄丽萍   来源: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认同   自恋   塔娜   主体意识   求同之爱  
描述: 自恋情结在人类的人格素养中普遍存在.塔娜是藏族作家阿来笔下塑造的主要的极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她兼具狐媚的内在和漂亮的外表,美丽与自信自然构成了她自恋的根源.塔娜的自恋情结有三个主要方面:镜中美人是塔娜外在形象的自我认同;她对爱情的追求体现出自恋者的“求同之爱”;她的反抗和女性主体意识旗帜的高扬是自恋情结的升华.
城乡文学题材中的的女性书写
作者: 张朝晖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空间   城乡题材   主体意识   女性书写   人格  
描述: 城乡文学题材是作家们惯常关注的范畴,作为新时期富有情感表达力和审美透视力的女性形象的书写自然也就成为作家们城乡文学题材书写的对象.本文的阐释试图对这类题材中女性的主体意识、情感空间、生存困境和人格韧性等方面进行具体解读,并以此分析此类文学题材中女性书写的创作得失.
生存和存在:浅析曹禺戏剧《日出》中女性的悲剧精神
作者: 荣月华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   主体意识   存在   悲剧精神   曹禺  
描述: 本文以曹禺的《日出》为蓝本,以陈白露这一主要女性形象为解读对象,来探询人的生存困境和存在价值.这一女性在她的生存处境之中,备受压制和束缚,她的本体欲求却得不到真正的满足.伴随着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矛盾与挣扎,突围与反抗成为她生存的主要内容,她最终选择了以死亡的形式证明本体的存在.这是对人生意义的追问,更是对自我精神的净化和升华.文章从“围困”中的生存、在生存中“眺望”存在、存在的证明三个方面来论述,从对人生境遇的关注上升到对人生存在的追问,探求戏剧表象背后隐藏着的深层意蕴
《爱有来生》——女性主休意识的失落
作者: 黄今   来源: 电影评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消费社会   主体意识   性别身份   《爱有来生》   女性  
描述: 《爱有来生》是一部男性视阈控制下的女性导演之作,其深层文本体现了女性在男权秩序下主体意识的丧失,反映出当下中国消费社会图景中女性导演放弃女性立场自觉认同于男权社会给予的性别身份的现象。女性导演在面对激烈票房争夺的同时,其女性意识的缺失无疑降低了电影艺术品格,从另一层意义上,是对电影作为文化现象其内在反思性的主动剥离: 【关键词】《爱有来生》 女性 主体意识 消费社会 性别身份 【DOI】10.3969/i.issn.1002-6916.2010.12.019 一、引言
浅析《简·爱》中的平等意识
作者: 赵宇   来源: 科教文汇(下旬刊)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平等意识   权利   爱情   主体意识  
描述: 《简·爱》是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虽出身悲惨却能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简·爱的光辉形象体现了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和权利,而要求在工作、人权以及爱情上平等的意识,使其称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全新女性。
浅析《简·爱》中的平等意识
作者: 赵宇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平等意识   权利   爱情   主体意识  
描述: 《简·爱》是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虽出身悲惨却能够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简·爱的光辉形象体现了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和权利,而要求在工作、人权以及爱情上平等的意识。使其称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全新女性。
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对《亮剑》的另一种解读
作者: 陈雪婧   来源: 固原师专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惯例   生命价值   《亮剑》   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描述: 在男权中心文化的社会里,女性从来都是作为与男性主体相对应的被动的客体而存在的,这种地位无疑也体现在文学作品当中。《亮剑》作为一部男人的戏,塑造的主要是男性英雄形象,女人只是戏中男性的陪衬,她们的生存目的是以所选男人为核心的,她们的生命价值的唯一依托点就是男性。女性主体意识在文本中完全没有体现出来,而这正是男性作家创作的惯例。
媒介素养与女性主体意识的重构及意义
作者: 郭毅   来源: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刻板印象   媒介素养   主体意识   女性  
描述: 因千百年的积习以及为了满足商业和消费文化的需求,大众传播媒介不同程度地传播着对女性陈规定型和贬抑等方面的内容,销蚀或遮蔽着女性主体意识。如何读解媒介世界中的女性形象,尽可能减少媒介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消解,本文在探寻媒介遮蔽女性主体意识的方式与根由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女性良好的媒介素养,树立社会性别观念是女性超越社会和自我的重要途径。
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问的女性:简论简爱
作者: 薛瑞东   来源: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两性融合   身份   主体意识   简爱   性别  
描述: 简爱是一位通俗与高雅兼容的女性形象。自《简爱》问世以来,简爱的魅力就一直不衰,秘密就在于她追求独立与自强,在于她执着的维护个人的身份与尊严,在于她不懈地争取两性之间的平等,以及谋求两性之间的真正融合。[著者文摘]
90年代以来的女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巩燕伟   来源: 北京服装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绘画   觉醒   主体意识   原因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研究的女性形象于90年代伴随“女性绘画”的产生而产生,它们区别于90年代以前的中国女画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与男性画家笔下的女性形象不同,它们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产物,也是女性绘画走向自觉的体现。笔者站在女性主义的立场,运用图像学、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和论述了这些女性形象的特点和产生原因。女性形象的塑造介入了女性经验,是以女性的视角诠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是公开表述“性”的女性形象,它们的造型真实化、朴实化,并在塑造过程中重复运用女性符号,其中一些女性形象有悖于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定义,体现了女性主
< 1 2 3 ... 7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