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巨大的“个人”与“微小”的市场——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与市场意识形态的建构
作者: 叶秋玲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市场化   身体书写   市场社会   消费社会   精神生活   女性主义写作   文本   新意识形态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探讨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精神生活问题,首先必须直面的基础是市场社会的发展.1978年以来,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的改革开放为整个中国社会展开了一幅全新的经济增长蓝图,全民上下都卷入了一场关于"现代化"的主导想象模式中,通过政府的一系列举措,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经济增长方式被彻底转变,市场成为了资源配置、利润分配的主要手段.
论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下)
作者: 陈瑶   来源: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意识   陈染   女性命运   女性写作   自审意识   女性文学   个人化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林白、陈染是90年代女性写作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虽然他们的创作起步于八十年代末期。与80年代女作家相比,她们更执着于女性生命的真实,自觉地与男权文化中心话语疏离,坚持以女性话语方式抒写对女性命运的终极关怀,个人化写作是她们的鲜明的特点,个人体验和命运的抒写
并非“补充”与“界限”,只是“生命”与“生存”——浅论娜夜的诗
作者: 慕芳   来源: 诗探索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   女性意识   女诗人   女性诗歌   女性写作   爱情诗   生存体验   女性文学   个人化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20世纪70年代末,女诗人舒婷以一首具有鲜明平等意识的《致橡树》唤醒了文革中长期处于封闭的和无性别的女性诗歌世界,诗歌中的爱情是以女性的独特艺术视角来表现的,缺乏鲜明的
当下写作潮流扫描
作者: 金理   来源: 同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反帝反封建   民主与科学   社会变迁   当代文学   直面人生   抗战时期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创作潮流  
描述: 1.个人化写作:以个体的生命直面人生 "个人化写作"这个概念通常用来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学,尤其是女 性文学和"新生代"小说的变化与趋向:作家们不再按照对社会、时代的共同理解来进行 创作
边缘化、个人化、唯美化——林白的女性写作特点
作者: 刘绍武   来源: 写作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女性欲望   女作家   性别歧视   女性写作   林白   边缘化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经济建设为中心  
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转型、文化意识形态“大地震”的断裂与组合的时代,中国当代女性在反对性别歧视、反抗性别遮蔽、追求性别平等的斗争中虽遭遇严峻的挑战,却仍在艰难跋涉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女作家的责任就是用自己的笔来反映、讴歌或反思女性意识觉醒后的女性形形色色的行为。而九十年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90年代中国文学景观
作者: 暂无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都市文学   中国文学   城市人   现实主义   文学景观   文学格局   文学评论   女性话题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由1999年4月14日《中华读书报》转发的杨匡汉为《90年代中国文学观察丛书》所作的序中指出,90年代中国文学的风景线上有如下几大景点:1.都市文学的兴起。作家们以城市人的身份感受城市、表现城市
当下女性的写作
作者: 胡宗健   来源: 山花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情感   情感取向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意识   艺术家   陈染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个人化写作  
描述: 1、情感:负荷的沉重与释放的轻松陈染在1993年2月8日的日记里叙述了叔本华的疑虑、痛心疾首于权力意志的尼采的离群索居和哲人们的生生死死以后写道:“很渴望有个朋友在身边,哪怕什么话也不说。坐起来翻弄通讯本,一个一个名字和面孔从眼前滑过,使我想不出一个人可以在这种时候坐在我身边,陪伴我度过这难受的日子。
当代女性文学真的如此“误置”吗?——与邓晓芒先生商榷
作者: 廖冬梅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体   女性话语   文本   女性写作   私人生活   女性书写   个人化写作   当代女性文学   女性人物   第二性  
描述: 读了邓晓芒先生1999年3月发表在《开放时代》的《当代女性文学的误置——〈一个人的战争〉和〈私人生活〉评析》受益匪浅。但笔者细读之余,对文中给当代女性文学总的价值定位和论述过程中的几处提法未敢苟同,于是写下了如下的文字,向邓先生讨教。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