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国女性书写的“出花园”:论作为先锋文学的中国女性文学
作者: 林宋瑜   来源: 大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女主人公   家族小说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写作   女性书写   长篇小说   先锋文学   个人化写作   姐妹情谊  
描述: 出花园:即中国民俗中的女孩子成人礼仪式,意味着女性从孩童阶段进入成年阶段,性的意识、权利及责任已经来临。一、从历史想象到个人记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交替之际,特殊的社会事件对整个中国的地面震荡是极其深远的,历史前进的方向出现网状无序的复杂局面。它同时也是一个被多重命
记忆\感知与碎片诗学
作者: 王迅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经验   作家   林白小说   女性主义文学   个人记忆   小说创作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个人化写作   创作主体  
描述: 作为20世纪90年代“女性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林白以其鲜明的女性主义立场著称。以女性主义文学审美标准为参照考察林白的小说创作,我们发现,林白的前期作品在客观上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女性主义文学的某些层面的特征。尤其是《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等作品,如果把它们放在整个当代中国文学史中来考察,在女性经验揭示的彻底性上确实有些惊世骇俗。现有对林白小说的研究,也基本从女性话语层面展开。但在这里,笔者意欲借助“现象学”的方法,把对林白小说的这种认知搁置起来,从创作主体与文本形态之间内在关系的角度,而不是性别文化的
何谓19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
作者: 吕永林   来源: 上海文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原子化   年代   纯文学   去政治化   文学写作   生存状况   新写实小说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概念  
描述: 一、个人化写作的概念起源重考(一)问题的提出据刘小新所作关键词式的考察,批评界通常倾向于把‘个人化写作’概念的产生时间定在90年代中期,而戴锦华和王干在其1995年12月进行的关于女性文学的对话中,则直接提出了‘个人化写作’的说法,
1990年代的女性个人化写作
作者: 王挺   来源: 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文学   文学景观   题材范围   女性写作   文学的本质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精神产品  
描述: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文学景观中,女性写作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杨匡汉在《多种途径和选择的可能性》一文中将女性文学的潮流列为1990年代文学的十大景观之一。在他看来,1990年代女性写作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在于突破了狭隘的题材范围,在许多不同领域里都有所建树。①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写作范围的广度并不能决定文学的本质价值,精神高度更为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讲,1990年代女性写作尽管填补了题材的某种空白,但并未真正达到女性主义对女性观照的高度。因此,当文学批评者一再以女性主义理论与术语
概念·方法·个案──“女性文学”三题(续)
作者: 王侃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经验世界   曹七巧   王安忆   陈染   中国现代文学史   女性写作   个人化写作   女权思想   张辛欣   田家冲  
描述: 概念·方法·个案──“女性文学”三题(续)
先锋的身体到工具的身体:从90年代女性文学思潮中"身体写作"谈起
作者: 王利华   来源: 魅力中国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恋   身体写作   当代文学   卫慧   文学创作   陈染   文学思潮   女性写作   个人化写作   女性主义  
描述: 只要是对当代文学稍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意识到,在当代的文学文本中,身体被吹捧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地位,到处充斥着被各种欲望鼓动和扭曲身体的魔影。"除非你叙述身体的故事,否则文学创作已不知从何下手。"这样的情形引起了多方的焦虑和关注,道德家们的激烈的言辞痛诋,商业媒体的
性别追求的失落——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某些缺失
作者: 陈婷婷   来源: 百花洲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权主义   陈染   美女作家   私人生活   女性写作   网络写手   女性主   个人化写作   后结构主义   当代女性文学  
描述: 20世纪80、90年代,女权主义始终处于世界批评思潮的中心,80年代世界三大批评思潮是女权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90年代则是女权主义、新
女性主义的当代分歧及其在文学批评中的展开方式
作者: 孙桂荣   来源: 理论与创作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女性文学批评   开方   分歧   个人化写作   女性主义   冲击力   “身体写作”  
描述: 从上世纪末开始,女性文学批评似乎已丧失了90年代前中期那种广受瞩目的冲击力,如在关于个人化写作的延伸讨论中,女性文学被等而下之地视为身体写作或美女文学时,女性文学批评未能对此做出有效和有力的回应,在新世纪文学批评的诸种讨论中,女性文学批评亦波澜不兴.对于这一现象学者们众说纷纭,质疑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是否适合中国本土文学现状者有之,对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话语资源进行再检视、呼吁重视20世纪中国女性解放历史遗产者有之,也有人提出开拓性别之外女性文学研究研究新视角以应对女性文学批评的单一与狭隘.我觉得为了更加清晰
蝶变——重访“新三巫”
作者: 林宋瑜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访   访谈录   《大家》   大学教授   批评家   女性写作   个人化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1996年,云南的《大家》杂志在第1期发表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与批评家王干的对话“女性文学与个人化写作”。这篇对话,戴锦华在收进她个人的集子《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中标题换为“女性写作脉络与男性
陈染:破开?抑或和解?
作者: 林宋瑜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90年代   《大家》   中国妇女   陈染   《与往事干杯》   个人化写作   和解   女性文学  
描述: 林宋瑜(以下简称林):在我的记忆中,中国批评界关于“个人化写作”这个词语最初来源于1996年第1期《大家》杂志王干与戴锦华的一篇对话:“女性文学与个人化写作”。在这篇对话中,王干把你、林白和海男称为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