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女性主义与东方主义之争:以谭恩美小说《接骨师之女》为个案
作者: 王雅萍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谭恩美   女性主义  
描述: 从谭恩美小说诞生之日起,批评界就存在对其作品中女性主义与东方主义的争论。针对某些批评者指出的谭恩美作品对女性主义的探索是一种东方主义的再现,笔者认为谭恩美在选择女性主义的主题时并没有妥协性地"自报家丑",而是刻画了独立自主的华人女性形象和儒雅深情的男性形象,并通过对中国意象的书写提高了自己作品的美学价值。同时,在此尝试用中国的一些文学批评观点去阐释作品中的部分内容,为美国华裔文学研究提供些许有意义的尝试。
女性主义与东方主义之争:以谭恩美小说《接骨师之女》为个案
作者: 王雅萍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谭恩美   女性主义  
描述: 从谭恩美小说诞生之日起,批评界就存在对其作品中女性主义与东方主义的争论。某些批评者指出,谭恩美作品对女性主义的探索是一种东方主义的再现。对此,谭恩美在选择女性主义的主题时并没有妥协性地“自报家丑”,而是刻画了独立自主的华人女性形象和儒雅深情的男性形象,并通过对中国意象的书写提高了自己作品的美学价值。
对《女勇士》中东方主义的解读
作者: 董姝雯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东方主义   种族身份   女性形象  
描述: 东方主义原意指的是西方对东方社会文化、习俗以及人文的研究。20世纪以来,西方对东方进行的东方主义的研究大多含有负面意义。东方主义大意是指研究者以欧洲帝国主义态度来理解东方世界,又或是指外来人对东方文化及人文的旧式的及带有偏见的理解。美国当代重要的批评理论家、后殖民批评理论代表人物爱德华·赛义德于1978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品《东方主义》,并在书中表达并宣扬了东方主义观点。赛义德认为,东方主义是西方建构的产物,旨在在东西方之间建立起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即东方是低级的而西方是优越的。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有着强烈
十九世纪东方题材绘画中的后宫闺房图像与东方主义建构
作者: 张晨   来源: 西安美术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约翰·弗雷德里克·刘易斯   东方主义   后宫闺房图像   异国情调  
描述: 东方题材绘画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伴随着殖民拓展盛行起来,一时间追寻东方女性闺房生活的图像成为时尚。后宫闺房题材作为其中最具有争议的一类图像,将女性的形象主观性呈现,把对东方题材绘画的研究推向了前沿。在视觉艺术领域里,后宫闺房图像成为暗含色情的裸体绘画的借口,女奴成为异国情调和色情绘画的象征。因此本文选择这一题材为了深入研究后宫闺房图像背后西方对东方主义的建构。本文首先从后宫闺房图像的时代背景切入,探讨了后宫闺房图像产生的原因,再将后宫闺房图像分类整理,对日常生活题材、浴室题材以及女奴题材三类题材分别进行形式风
拯救东方主义-从后殖民角度解析谭恩美新作《拯救溺水之鱼》
作者: 刘芳   来源: 烟台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拯救溺水之鱼》   后殖民   东方主义  
描述: 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是当代美国小说家中的佼佼者,她独特的美中双重身份和背景使她能站在西方中心和东方边缘地带,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对东方的真正了解。她不仅善于描写中国文化中最富有代表性和特色的事物,向西方读者展示东方世界的魅力和神奇,更擅长以在美国出生的华裔女性为主角,以细腻生动的笔触描写母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亚裔美国人的生活和他们所面临的身份认同、文化误解和无处不在的文化冲突等问题。谭恩美的最新长篇小说《拯救溺水之鱼》延续了谭恩美以往的写作主题和风格,只是这次她将这部小说的背景搬到了中国丽江和东南亚旅游胜
“东方主义”话语的建构与解构:《女勇士》中的中国女性形象评析
作者: 毛秋月   来源: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解构   建构   东方主义   汤亭亭   《女勇士》  
描述: 汤亭亭在《女勇士》一书中,既有对"东方主义"话语的建构,同时也有对这种话语的解构。我们可以从小说塑造的几位中国女性形象入手,解读这两种活动的具体操作。《女勇士》所反映出来的"东方主义"话语与其对立面"西方主义"话语都是一种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只有东西双方不再妖魔化对方,才能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模式。
第三块大陆之下的潜文本
作者: 李靓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茱帕·拉希莉   最后的故土》   东方主义   《第三块大陆   潜文本  
描述: 本文分析茱帕·拉希莉短篇小说《第三块大陆,最后的故土》的潜文本。小说的显文本以男性叙事者的视角呈现,因其平缓、从容的情节叙述而常常被看作温馨、励志的男性移民的生活小故事。本文则试图发掘男性叙事背后隐藏的女性形象的蕴义,分析小说中两位母亲形象和三个女性角色,探讨小说叙事中未被注意到的女性文本。这些书写既提示作品本身隐含的东方主义色彩,也揭示其中颇具反讽意味的、游离于作者伦理取位之外的潜文本。
女性主义东方主义视域下的华美女性文学父亲形象解读
作者: 罗艳丽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父亲形象   恶魔化   缺失   女性主义   弱化  
描述: 在主要华裔美国女性作家汤婷婷、谭恩美、任碧莲的作品中,母亲形象大都坚强、鲜活、丰满,而父亲形象则显得苍白、软弱甚至可有可无。从女性主义东方主义的视角解读这些父亲形象,可以看出他们总是处于缺失、弱化或恶魔化的边缘状态。这些形象一方面迎合了美国主流文坛对华裔整个族群女性化、阴柔化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又隐含着东方男权制度下的男性凶残无道而女性软弱无助,只有来自第一世界的救助才能使她们摆脱悲惨的命运。
女性主义东方主义视域下的华美女性文学父亲形象解读
作者: 罗艳丽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方主义   父亲形象   恶魔化   缺失   女性主义   弱化  
描述: 在主要华裔美国女性作家汤婷婷、谭恩美、任碧莲的作品中,母亲形象大都坚强、鲜活、丰满,而父亲形象则显得苍白、软弱甚至可有可无。从女性主义东方主义的视角解读这些父亲形象,可以看出他们总是处于缺失、弱化或恶魔化的边缘状态。这些形象一方面迎合了美国主流文坛对华裔整个族群女性化、阴柔化的刻板印象,另一方面又隐含着东方男权制度下的男性凶残无道而女性软弱无助,只有来自第一世界的救助才能使她们摆脱悲惨的命运。
互文的间隙:《蝴蝶君》的跨文化伦理学
作者: 吴琼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伦理学   互文性   东方主义   普契尼   蝴蝶君   欲望   他者   跨文化   蝴蝶夫人   东方女人  
描述: 20世纪初,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为西方世界想象东方女性形象提供了一个脸谱化的样板;20世纪80年代末,美籍华裔剧作家黄哲伦依据一则真实的故事创作了剧本《蝴蝶君》,以逆写的手法对西方的蝴蝶夫人情结进行解构;此后,加拿大籍电影导演柯南伯格又将《蝴蝶君》搬上银幕,对黄哲伦的反东方主义话语加以幻象化的处理。在这一系列的互文性运作中,一种跨文化的语际差异总在涂抹着人们的东方形象书写,表征的伦理学变得无所不在。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