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丁玲】搜索到相关结果 275 条
-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
-
作者:
李福熙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丁玲
中国现代文学
萧红
女性文学
-
描述:
目前学术界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但以往的成果主要侧重于性别文学的研究,把现代女性文学看作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附庸,中国现代文学的主体还是男性文学。本文在吸取以往研究成果的同时,试图把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看作一个独立体,把女性文学和男性文学看作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来... >> 详细
-
文本转换: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一种嬗变
-
作者:
雷水莲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爱玲
丁玲
嬗变
林白
女性文学
-
描述:
该文试图以细读丁玲、张爱玲、林白的女性文本为基础,以女性主义视角切入,来认知三者女性文本的差异,从而揭示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一种嬗变.这三位女性作家共同致力于关注女性生存,并表现出对男性中心世界的挑战,然而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文学观念有别,女性
-
政治意识与女性意识的纠结
-
作者:
蔡春婕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丁玲
政治意识
人格
小说
-
描述:
丁玲及其文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而典型的存在。丁玲是中国女性文学的代表,同时也是政治意识的体现者。本文从政治意识和女性意识的纠结切入丁玲及其小说创作。首先结合丁玲的经历分析其人格的形成及对文
-
解放区文学中的女性变奏——论丁玲延安时期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王兰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秩序
女性意识
丁玲
延安道路
改造与同化
-
描述:
在延安的体制下,妇女解放虽然被不断地提及,但是这种关注还未上升到追求男女真正平等、女性获得真正自由的层面。在丁玲看来社会解放的命题并没有给女性带来效果明显的命运改观,反而又增添了几分新的困扰。因此
-
现代性的另一种姿态——丁玲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再解读
-
作者:
罗婷
来源: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在医院中》
小说创作
丁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
社会现代性
-
描述: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丁玲的名字与左翼作家和解放区作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丁玲在20年代刚涉足文坛之时是以一个张扬个人主义、女性主义而闻名的作家。从她登上文坛之初,丁玲在其小说中即表现了现代性对其
-
性政治下幻影的破灭
-
作者:
孙涵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贞贞
性政治
文化宿命
丁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
话语权
-
描述:
丁玲创作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塑造了贞贞这一充满个性解放意识的女性形象,但其悲惨的命运,在性政治上的从属地位,话语权的失语状态,以及不可逾越的文化宿命都注定其曼妙的幻影终将破灭,这也正是丁玲创作道路所代表的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重入困境。
-
丁玲与萧红比较论
-
作者:
张丽丽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想意蕴
丁玲
萧红
女性形象
小说
女权意识
-
描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玲与萧红是两位女权意识非常鲜明的女性作家。在对女性的书写中,显示出不同的个性特色。两位作家在创作中不约而同地坚守着女性的写作立场,表现出极其鲜明的女权意识,真实地传达出中国妇女
-
性政治下幻影的破灭——浅析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形象
-
作者:
孙涵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贞贞
性政治
文化宿命
丁玲
《我在霞村的时候》
话语权
-
描述:
丁玲创作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的《我在霞村的时候》塑造了贞贞这一充满个性解放意识的女性形象,但其悲惨的命运,在性政治上的从属地位,话语权的失语状态,以及不可逾越的文化宿命都注定其曼妙的幻影终将破灭,这也正是丁玲创作道路所代表的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重入困境。
-
延安时期丁玲女性立场的坚持与放弃
-
作者:
常彬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立场
延安时期
丁玲
文学创作
中国
现代文学研究
-
描述:
丁玲被文学史深刻记住的理由,是因为她塑造了众多性别意识明显、特立不羁的女性形象,但丁玲又是一个因“政治化”而不断放弃性别思考的作家。其40年代初期女性立场的强烈“反弹”,是她对延安妇女现实处境的深切
-
现代小说家新释五题
-
作者:
吴福辉
来源:
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废名
丁玲
茅盾
萧红
老舍
小说
-
描述:
本文选取茅盾、老舍、丁玲、废名、萧红五位小说家进行“经典”新释。茅盾的《幻灭》和《虹》形象饱满,结构宏大,把个人命运有机地组织到历史大事件中去,使历史材料中深藏了“人”的主题,具有饱满的历史感;老舍
<
1
2
3
...
17
18
19
...
26
27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