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丁玲】搜索到相关结果 275 条
-
从面向女性自我到面向广阔社会——三四十年代中国妇女文学的嬗变
-
作者:
乔以钢
来源:
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妇女文学
中国妇女
丁玲
三四十年代
女性自我
葛琴
作品
女性文学
革命文学
-
描述:
20年代末到三四十年代,是以“五四”为开端的中国现代妇女文学创作发生重要变化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文坛笼罩在浓重的政治斗争气氛之下,以反对封建压迫、要求个性解放为主要内容的启蒙主义的“五四”新文学,其主潮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为以争取民族解放和阶级解放为旗帜的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革命文学,女性创作也在此背景下呈现了新的风貌。如果从文学实际出发,而不是主要以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作为划分文学发展阶段的依据的话,可以说,以题材的社会性、思想的革命性为重要特征的三四十年代妇女
-
女性主义的拓荒者:丁玲早期的作品
-
作者:
吴芸茜
来源:
枣庄师专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内容
艺术风格
丁玲
中国
《莎菲女士的日记》
现代
女性主义
小说
-
描述:
丁玲无疑是中国20年代后期文学女性的最杰出的代表。她以《莎菲女士的日记》震惊了一代文坛,成为“一登台就挂头牌”的知名女作家,为女性文学树起了丰碑。
-
略论丁玲、萧红小说中的妇女命运
-
作者:
蒋明玳
来源: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妇女命运
女作家
丁玲
劳动妇女
萧红小说
个性解放
五四时期
肖红
现代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
描述:
丁玲和萧红继承了新文学的传统,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与多情,以及觉醒女性特有的大胆与狂热,亮出了中国妇女求自由、求解放的旗帜。她们以各自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和奋斗目标,反映了“五四”以后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女性两种典型的心理状态和人生道路,从而构成了3D年代左翼女性文学的两大主色调。
-
茅盾的现代女作家论
-
作者:
李奇志
来源: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理论批评
女性文学批评
丁玲
女作家创作
茅盾
现代文学
萧红
现代女性文学
现代女作家
《呼兰河传》
-
描述:
们读完了他的《庐隐论》、《冰心论》、《女作家丁玲》、《丁玲的(母亲)》、《关于(遥远的爱)》、《(呼兰诃传)序》等评论后,我们会感到,这些论著表明了茅盾对现代女性文学的深刻理解和精当批评,体现了茅盾对现代女作家及其创作给予的极
-
丁玲回故乡
-
作者:
罗永常
来源:
人事与人才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共产主义
师范学校
桃花源
国民党
丁玲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懂得人生
方竹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共产党
-
描述:
宽敞整洁的校园,自言自语地念叨着:“变了,一切都变了!”如同女儿回到阔别已久的娘家,双目怎么也不够用。她,就是当代杰出的女性、文学巨匠丁玲。